|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直投晚报“三彩风″杨、刘二位编辑老师& ]' |4 m4 l6 R5 C% H2 V9 D
栏目:
9 D* Q* r3 r" C% B故园琐忆
9 [( Q! w1 M" `% b' _题标:
" O( v4 R" t8 L9 X# B. v% e3 l# d故乡的芦苇荡或芦苇荡边闻蛙鸣# T' }: x$ s" }. R2 g% `: X8 `
正文:4 s& A5 a% T( L
从年幼时起,清晰的记得村边周围的老寨壕里,种植着密密麻麻的芦苇,那芦围长势喜人,单株就有二人多高。每每刮起风来,青绿色的芦苇叶片,似大海里的浪涛,随风飘动,碧波荡洋,一浪翻过一浪。" ]$ u8 A$ `2 f& G' \
我现在每每忆起,恨不得当时把流失的时光栓住,再揽在身旁,很想再去欣赏一下儿时那美好的时光。
2 i" d9 n4 O6 d( e. G9 A 过去的时光咋会那么美,走的那么快?之因为春去秋来,村头那清澈的溪水顺上游小渠,静悄悄地流入村旁寨壕,那泓清是从洛河滚滚而来,其水源滋润着芦苇荡里的土壤。渐渐的将芦苇根系催发,一天天催生着土壤里膨大了的小生命,在湿润土壤作用下,冲破坚硬的地表和泥土,加上温暖天气及光和空气的滋养,使着劲儿一节节往上窜,疯着长呀长呀……
% V) ]# Q- T2 p$ |9 l3 s$ K 直到春末秋初,它们纷纷停住脚步,便开始育肥催质,渐渐的苇苇秆儿由青变黄,再由黄增硬,由软增坚。割倒收获后,好让人们去选用。 在这期间,若遇一阵风过后,芦苇像撒欢小马驹似的抖起威来,一起一伏,好不示弱,它们像大海风波,一眼望去蔚蔚壮观。! V2 A- V2 r( Q
走出村头寨门口处,一群手端洗衣盆的大娘大嫂们,便会躬下身来,步行至寨壕芦苇荡边的清水旁,边说边笑,边抡起棒棰洗衣锤布,边讨论着家长里短,说说笑笑。到这时,一群少儿就会三三两两围拢在一起,爬在水边玩耍游戏,或崩柿核,或打弹子,还有的在在看图片和小人书。他们玩的开心快活,又不让大人心烦闹人,真是讨家里人喜欢。* X7 D: ]( p a& J9 a c# ~0 c) o
就在大人喜笑颜开之时,由于我自身讨气贪玩,加上粗心大意,一不小心,一头栽到溪水里,旁边的大人们急忙丢下衣物,你拉我拽,把我拉上岸边。众乡亲生怕俺肚子里喝水,在人们吆喝下,不远处牲口棚里的王大伯听喊声后,还特拉来老牛过来,把俺抬到牛背上,让俺空肚吐出腹水。
( P! ^4 N. q1 v& P: P- K 谁知,俺的肚皮直接压在牛脊椎上,直扛着我的肚皮生疼,我受不住了急中生智,就顺牛身子滑落而下,立站到地上。乡亲们一看我并无大碍,乐得大伙咯咯笑了起来。
; V- ~0 ^/ X6 ] “呱呱呱,呱呱呱″,哈哈,这时芦苇荡里居住的小竹鸡,也跟着乐了起来,它们拭探着来跟人们凑热闹。不一会儿,接着又在“唧呱唧,唧呱唧″,“唧呱唧呱,唧唧呱″,在芦苇荡里欢快地唱起歌来。它们与人为伍,人与自然合谐共处,为芦苇荡增添了新的氛围。
. C- e6 ?0 i* ?3 u6 \1 O 这时我也乐了,穿着短裤头,尽情的蹦啊跳呀,尽情地享受童年的乐趣。
: s0 \ U# \. O 到了夏秋之交,村庄附近那古老的柿子树和粗大的杏树上,挂满了成串成串的果实,个个压弯了枝头,使倒映在水中的蓝天,更加碧蓝青绿,五彩滨纷,在白云中颤巍巍随风飘动,这分明是一幅天然的水晶画吗?噢,真美!
" k, \( E3 O, B6 S) h, n2 o 这蓝天白云,碧空如洗,古树新果,人鸟共生,文明是一幅风光无限的秋图画卷!' Y; |. \+ L0 i2 @/ |
在夏秋季节的晚上,繁星点点,眨着眼睛,皎洁的月光,无声地投向大地。
- t1 n8 c$ | t& T7 ` 这会儿,大白天里隐在芦苇荡里的青蛙,趁夜晚在尽情地一边游畅,一边捕捉害虫。每当夜幕来临,只要有一只蛙腮鼓起白泡,随即“洼洼″一叫,就会引来群蛙一片,周围一大片蛙声四起,这边“蛙蛙蛙,那头呱呱呱"的吟唱,引得“全城"一片蛙鸣声。那吆,蛙类中的老大哥蟾蜍也闯进青蛙群里装英雄。此时的蟾蜍也哼着起老调子“哼啊,哼啊″慢声傲气加杂其中,还有田野里的唧唧虫叫声,汇成了一曲曲美妙的交响乐,在夜空中来回荡洋,传的很远很远。 n g# G( U( m P1 P
这呱呱的蛙叫声、鸟叫声、孩童们的嬉戏声及虫鸣声交织一起,多么好听的交响曲儿,多么可观赏的美景,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头,怎么也挥之不去,我这“老小孩″是否在做梦…… 时值立冬后,那寨壕里大片的芦苇,长长叶片儿已经枯萎发黄,父老乡亲们已着手开始收割芦苇。芦苇有多种用途,首先可扎成捆捆,便于存放搭成垛垛,可编织成箔子,可编苇席,还可编成粮仓粮囤儿。这些都还可拉至农货市场去做买卖,增加经济收入。
; D' Q# Y( }% M) H, o 在那些年代,逢冬季农闹季节,生产队专门组织老年村民,在闲置的麦场上,搭起织箔架子,编织成箔子到关林、丰李、谷水会上去销售,还会为集体增加一笔收入。: J: s; y& o3 h9 p( D" r, e, |
啊,已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芦苇荡,你们现在都还好吗?(王书敏)文
9 E- e3 ` H! S
# Q+ c2 B, e5 g( I/ ?& @+ s2 @6 h% t% l) I0 a! V
& j* B! ~1 q- C: H0 t9 R3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