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K' _. O9 g: Q Q: f( e# B! {
昔日寒冬今似春
8 E5 }0 k" o: X2 {0 Y 王书敏
7 A& e( d" N5 d Y 立冬了,老伴捧着红色缴费收据,“900 多块钱,就能装上暖气!比未通暖气前强到天上去了!”,我也喜上眉梢,“有政府的惠民政策供暖,每平方米仅掏 90 元,足不出户,温暖如春”。这是之前居民们争缴暖气费的一幕。
( X3 v- q5 q. [: Z 我提及此,老伴脸上漾着幸福和甜蜜的笑容。现在,俺所在的龙祥小区安装暖气的家庭,入户率就达100%,成为多个安置小区名副其实的“暖气社区″。
* p* E( H* S6 e# {1 r A$ K3 T0 p 现在的寒冬里,是“进屋暖如春,棉衣得脱身;你若不相信,卧室来体验″?这与以前的冬季温度相比,是天壤之别。9 u7 h6 ~3 k( P8 Z! ~
往事不堪回首。站我身旁的王大哥动了心接上话茬子:过去,我们农村人到了冬季取暖,室外露天点燃的是虚柴或湿柴,来源是田间的柴草和秫秆等,纯是最低级的柴火,燃烧起来烟雾燎绕,滚滚狼烟,呛人又熏眼,四圈难坐人;& w2 c( s. U/ j; m& O7 Y
取暖燃质较好一些的柴火,就属人们收藏起来的树枝、树根和树疙瘩了。乡亲们把捡到的硬柴火,整齐的摆放成干柴垛垛儿,以备冬用。
+ h! q& H& L, C 到了七十年代初,乡亲们的生活条提升了一些,煤炭、煤块、蜂火煤,走进了普通农户家庭,人们的取暖方式得以大大提升,用得是看不见浓烟的媒炉子,取暖条件明显改观。. E' A0 n& E1 e% ~: ]: q8 Z( X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间的推移,到了八九十年代,电暖器、电风暖和电空调等,在农村大部家庭得以普及,家乡父老用上了干净卫生的电器产品,而家家倒成了耗电大户。然而,之因为耗电量大,为了节约用电,丶在取暖时常出现用用关关,开开停停的拉闸现象时有发生。0 G. s8 g; ]2 m* D# U( Z! y: `8 o: F
弹指之一挥间。时至2000年秋,人们的生活天翻地覆慨而慷。单俺龙祥A区的300余户1400余口居民,家家户户全都安装上了,热水增温的水暖气,每个家庭卧室统统装有暖气片,那排队装暖气备材料的场面热闹极了。/ `( M0 Y$ j4 v; ^
装上暖气后,室内温度高达22.5摄氏度,居民们笑逐眼开乐开了花,心里美极了。 来自家乡这些变化,不仅来自安居,还来自乐业和仪表,还美在灵魂,更美在精神和氛围。8 w! F" \1 d# S& N
现在,我已经跨入到了大美社区的新时代,未来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幸福新画卷。(王书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