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朋好友 ——有感于李风暴先生文集面世 焦景周 结识他应该是命中必然。按民间说法,这是前世之缘,今朝相见。命运之神,休戚相关。这不,我去了,从一百二十公里的省城郑州西去偏北,他就出现了,一个名叫“会盟镇”的地方。先是当镇长,后则任书记,此人对我等煞是重要:因为我们看中了他的办公室,要拍摄一部电视剧,看中了这处“风水”。特别是他的办公室,里外两间套,外间墙壁上挂了一个草帽和一个军用水壶,很适合办公和开会。更符合剧组要求,“美工”很是看重,制片人也没说的。可这只是“一头热”。人家党委书记能够同意吗?岂料忐忑之中,佳音传来:李书记明确表态:即日起就腾开他的办公室,为剧组拍摄让路。这无异于天降佳音,心想事成。由此,这部名曰《五男二女》的长篇电视剧如期拍摄完毕。因当时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规定:长篇不得超过二十集。不像现在放开了,几十集甚至更长的都有。不敢说当年的播出效应有多火爆,就在豫西孟津和洛阳,收视率较其他节目都要领先,排在“文艺类”序列第一名;另据上海的亲人和朋友、战友透漏,“东方卫视”对此剧的播出,居然收视率也在“前茅”。这可是中国最大的都会,且文化层次普遍较高。看来人们对艺术效果的欣赏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书归正传,回到正题:李风暴的大名在片名副题里已经“敲明亮响”。品其字意,似有风疾雷鸣,隐隐涌动,出现在一种意境之中。这些描述,只不过是想象而已。我们从作者自述里可见其文学之功和艺术成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仅此,能进入全国仅有15000余名的国字号专业团队里就很不一般,这顶“艺术帽子 ”得来并非容易,那是要有硬实力、硬条件的。起码你得先是洛阳市书协会员和河南省书协会员,再需要在国家级书法作品大展时获得成功或在书法理论方面有重要成果才具备入会条件。需经过多少苦吃和磨难才得以成功。艺术的天堂是美妙的,辉煌的,可你希望攀登到一定高度是难上其难的。没有什么捷径和近路,靠的是努力和奋斗。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创作,文化知识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少不了磨练甚至磨难。“没有钱,家境寒”不是理由。 有志气,有毅力,多读书,勤悟道,没有个十年八载功夫是难以成就的。 我和风暴先生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只是我占了个头,他占了个尾。他常称我为兄。我们同属洛阳市孟津区。一条大河,一西一东,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与长江文化一起,共同成就了华夏民族的主文化、根文化。走进书里,我还发现风暴先生是位艺术多面手:首先是能“写”,一会写文章,散文,诗歌,词赋,有文学素养;二是擅长书法,行、草、隶、篆、楷,无所不能,尤以“行”、“楷”见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顶耀眼“光环 ”, 非三、五年功夫难以成就,这就很不一般。从“百度百科”检索就可以检到:李风暴,笔名,盘龙寨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之乡联谊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孟津县(今为孟津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从以上头衔可以看出:风暴先生无论哪一个都是沉甸甸的,不由不让人羡慕和钦敬。 记得我们的以文会友相交,那是 2008年12月20日,风暴先生为祝贺我的《五男二女》和《武将》两卷发行之时,曾赠诗一首曰:“为圆一梦着戎装,无奢笔墨作刀枪。四十春秋苦耕耘,三百万言著华章。铁肩道义写军旅,笔生惊雷唱故乡。卸去征袍著武将,五男二女达三江”。获悉此诗,欣喜难表,随提笔回信几言:李县长,您好,我把大作进行了认真赏析,修辞更加讲究,寓意更加深长,角度更加高远,标题更加贴切,尤其是后四句,字字珠玑,出手非凡,颇有大家风范。唯兄若恐若惊,受之有愧,誉之有过,谢县长一番盛情,吾当之珍藏,永为纪念。兄:景周 2009年1月8日 2010年4月28日,在孟津宾馆举行孟津著名画家陈光顺先生画册发行研讨会上,风暴先生临场发挥,一首七律脱口而出:“光顺牡丹黄山竹,守仁诗歌顺通书。根柱十卷咏古津,俊生道法自然出。景周剧作旷古今,觉斯有灵可知足?盛世文豪紧拥簇,歌罢孟津唱洛都”。妙哉!壮哉!短短几句律诗,就把孟津几位品艺双馨的古今艺术家唱了个遍。荣幸的是,我却成为风暴先生诗中的一员,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诗中人物堪称孟津文坛大家。我阅风暴先生《诗》《书》《文》集清样后,发现其文学作品均为所读、所听、所闻、所见、所悟之所作,并非刻意为著书而创作,应该是他的心路历程吧!感慨之余,故在微信聊天中称其为“作品高屋建瓴,登高望远,真情四溢。”是位少见的豫西作家和学问家,很是了得。除了纪实和其他文章,诗歌也是他的重头戏。看过《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诗歌是文学之母”。之所以如此界定,皆因为她是我国最早、文学至初的一种最古老文化交流形式,可以说曾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如《伟人祭》《咏孟津十三首》《咏孟津五首》、七律《三夏》《芒种》《史记》《离骚》《论语》《抒怀》《会盟赋》、七律《贾谊》《小浪底泄洪》、七绝《伟人颂》等几百首诗作。可喜的是,健康向上,艺术精湛,朗朗上口,便于传颂,无一不透出他的文学功力和为民情怀。且不说我等“圈外”不如,即便拿到诗歌专业圈里,也不为逊色。风暴先生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诸多的好诗,主要因素还是多看书、看好书。尤其经典名著和美文佳句,能择录尽量择录,能背诵尽可能背诵。 做学问要有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三种境界 ”,想必文化人并不陌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经典名句。且以为,李先生已经看到了一片灯火,走进了一 处璀璨。 叨叨不少,是为赏析。
( }& E+ l% a: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