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幅家国大义的河洛风俗画; \0 w% ~* [* P& f/ |
——读小说《天地玄黄》: T3 p: T5 F; _9 H3 N
2024年第二期《牡丹》文学刊物编发一中篇小说《天地玄黄》,作者孙跃成。这篇小说以洛阳东南的万安山为经,以厚重的洛阳城为纬,以抗战前后的河洛地区为横切面,作者精心构织了一幅家国大义的河洛风俗画卷,整篇小说共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子,由主要人物潘石生、李翠莲夫妇引出“金饼和金简”,为后文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第二、三部分为小说的起因,正、反人物依次登场;第四、五部分为小说的发展,抗战中洛阳沦陷,国宝危矣;第六、七部分为小说的高潮和结局。下面就本人对这篇小说的理解稍作阐释,不当之处,请谅解。& E! E3 `8 K1 Y' v+ O2 b! O) x
面对瑞虎- E+ \# @! H; h \0 h
请允许本人这样的称呼,把文中所有善的人称之为瑞虎。一篇优秀的小说必须有立得住的人物,当然另类小说除外,首先说说贯穿小说全篇的潘石生、李翠莲夫妇,由新婚燕尔、哭追珍宝、开店洛城、蛋蛋丢失、支援抗日、定计诱敌、洞中惩凶、水库杀寇到撤入深林这一系列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情节为《天地玄黄》小说中的这对“新人”提供了充分施展个姓的天地,其中妻子李翠莲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起主导作用,无论她在文中的固执与坚持,还是明理和大义都可圈可点,李翠莲身上的亮点一:用近乎寓言的笔法写她“哭追硬打”发现“金饼和金简”,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开了路;亮点二:当“小日本把洛阳糟蹋成这样,国将不国”时,李翠莲在痛失爱子的特殊时刻“面无表情,眼睛盯着远方,一字一句说:‘今天我就一锤定音,三十五个纯金饼全部捐给共产党抗日!’”这一掷地有声的对日宣言,这一河洛百姓的家国大义,让读者不得不对李翠莲竖大拇指!记得抗日最困难时期,有人问一位香港著名人士对前途的看法,这位老人坚定地说:“我们用一流的人才来阻挡日本二流人才的进攻,我们必胜!”
7 h3 b9 h! k, E0 r1 b潘石生作为整篇小说的主要角色,在穿针引线,助推情节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不论是他花光大部分积蓄支持十五军官兵抗日;不论是智斗倭寇汉奸、诱敌入洞;不论是勇敢完成任务,全身而出,还是最后他抱起机枪从背后猛扫鬼子兵(这一情节有点突兀,前面应有些铺垫),这些都表现了一个真正中国男儿的铮铮铁骨!1 D+ `- H; d2 q. Q6 d( `% S" l
在小说关键环节出场的英雄——祖师庙道长袁伯涛:无畏、担当、豪杰,他面丑心地正、容毁仙骨雄,他对家族的忠义与热望,他对祖国的护卫与忠诚,他对民族败类的痛恨与决绝,他对日寇的同归于尽等细节的巧妙设置,把一位晓大义、知国史,堪称灵魂般人物的风骨淋漓尽致地戳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不仅心灵受到无比的震撼,感受到河洛文化的磅礴力量,更是学会了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5 w+ \0 |$ ~) _1 V四月的洛阳是花的海洋,姹紫嫣红的牡丹需要无数的绿叶相伴才更娇艳,同样《天地玄黄》中的其他正面人物,虽着墨不多,却依然鲜亮,像周旋于敌我之间的共产党员徐恩广,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守城官兵、勤劳质朴的潘老爹等人物无不一举手、一抬足显示个性、体现小说的要义。如一位作家所言:“作家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应该在作品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渗透着。”看来这篇小说的作者深韵此道。
" [. J9 |3 ^: q6 X! u面对“恶虎”( p; f9 `. i- V5 z' g& \8 S, o$ `
反面人物是正面人的镜子,在文学作品中对反面人物的描写更显功夫,在这篇小说里重点描写了袁仲林、日本军官内三英太郎两个反派,特别是对袁仲林的描写最费笔墨,袁仲林,他作为古玩店的老板,熟知历史,对文物鉴赏了然于胸,他对珍宝的痴迷、贪婪,直至不择手段、伤天害人,最终成为人类的败类。小说中通过“袁仲林的左眼皮不由自主地跳动起来,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诡笑”引出“蛋蛋的丢失”,这是袁仲林的罪证之一,这也是袁仲林在袁家祠堂企图烧死堂兄、偷走族谱,勾结加拿大人盗卖金村大墓东周珍宝、勾结外国文物贩子盗凿龙门石窟珍贵佛头之后发生的劫人事儿,对照这些反人类事件,袁仲林这个披着人皮的“东西”还有什么事儿做不出来呢?$ y {) ^. y! @& j, N2 U
日本驻洛司令官内三英太郎是个有名的中国通,对中国历史,尤其洛阳历史非常熟悉。以前,河洛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当年小日本进攻洛阳前两三年,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外地人”在洛阳城四周卖豆腐,豆腐不错,人也和善。可等小鬼子占了洛阳,老百姓才发现原来这个“卖豆腐”的,就是日本间谍,专门在洛阳干坏事的。9 x' W* _/ `3 F) [8 [% F; M
内三英太郎身穿长袍马褂,一幅中国乡绅的打扮,与中国人打交道看上去都是文质彬彬的,但他的内心如何呢?小说中写到“内三英太郎见潘石生嘴硬,失去了耐心,冷冷说道:‘既然潘先生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只有请你们一家三口到宪兵队做客喽,带走!’”这幅嘴脸比汉奸袁仲林还胜一筹!作者写道长袁伯涛的脸丑,是为了突出中国人的心直、心正;而写内三英太郎的外形好,却是为了表现小鬼子的虚伪、狡猾和阴险、毒辣。这对比手法的运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妙用,为小说主题的开掘作出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 S: C% c' m5 B3 \2 _
面对万安山
& g& ~' T$ Y0 ]8 N: |) g6 G《天地玄黄》小说开篇写到“古都洛阳东南侧五十里,有一座山叫万安山,位于洛阳市和伊川县交界处。万安山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为洛阳东南之天然屏障。”万安山的出场为后面小说的发展和敌我双方对决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 Q! T( P# @* T7 K小说紧接着写山北缺水的历史,人民的艰难生存,以及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突显了万安山人民勤俭持家,不畏艰险的品质。
; e/ }+ ]) G, d# L《天地玄黄》小说中用传奇的手法描写万安之宝:
( U( O# J% k5 I: Y. q* O“这批珍宝包括金、银、铜、铁、陶瓷、琉璃、珊瑚玛瑙,图书字画,总重量为3333钧。”
( K/ l' ^! N0 O在洛阳地区,自古以来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之说,如果把洛阳盆地比作一位美丽女子,那么洛水、伊河便是她的乳房,北邙山一带和南万安一侧就是她的宽肩厚背,邙山早已无卧牛之地而广为天下知,可万安一带自唐宋至今也人杰地灵,先后有八位宰相级别的人物“入住”,特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这才是真正的万安宝藏,期待作家们去开发利用。$ F1 F5 B( ]% e% E6 c# E
综上所述,《天地玄黄》这篇小说“在不长的中篇小说篇幅里,洛阳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的家国大义,市井的掌故,人性的刻画,都融合得相得益彰”(编辑语)。这篇小说整体结构以“寻宝”为主线,串联起各色人等,穿插进河洛地域特性,巧妙地完成情节架构,用典型的细节和环境描写把整个小说大厦装饰一新,赢得编辑和读者的好评,这是其一;其二,主次人物均能“贴着人物走”(汪曾祺语),让人物在作品中自己走起来。另外作者的历史知识储备、文物鉴赏的眼光、民间河洛知识的丰富,都为小说增色添光。
* R3 U: c$ z1 B' ^( W5 G7 Y万安之山,褶褶叠叠,草深叶茂,水洌泉清;洛阳历史厚重,人文积淀丰盈,页页册册,充满灵光。《天地玄黄》的小说作者用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打开通往万安之宝的石径幽道,为厚重的洛阳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天地玄黄》之路的打开,将会越来越多的“洛阳珍宝”问世,我们共同期待……
6 B8 D Z3 G% \, f) M8 z5 v# O
. ]9 _. u( i+ E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