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奶奶的呼唤 陈晓鹏 下雨了,淋漓细雨敲打着窗台,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黎明时候睡了一小觉,梦到了奶奶,唤着我的乳名,用手抚摸着我的头,猛然,就醒了。也许这雨滴是亲人的呼唤,亦是来自远方的牵挂和思念…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可能昨天是网上看了一段关于“寒衣节”的文章,傍晚时分儿子又打来电话,说小区里有人烧纸。妻子告诉儿子说是"送寒衣",纪念那些逝去的亲人,猛然就想起了奶……天冷了,一切尚好。 小时候挺害怕“烧纸”、“上坟”这些祭祀活动,看着贡香桌上摆着的碗筷和菜品,心里面有一种莫名的恐惧。随着年龄增长,身边亲人渐渐远去,这种恐惧便被思念所取代。就像网上一篇文章说的那样,“以前怕坟,觉得那里面是鬼,自从有亲人躺在那里,才明白原来小时候怕的鬼,是别人日思夜想都再也见不到的亲人”,每读一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 可能是隔代亲的缘故,作为长子长孙,小时候奶奶对我最亲了。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年冬天奶奶带着我去走亲戚,从老家出发,过畛河,翻过了二道山岭,一路走走停停。因为不用上学,又是第一次陪奶奶走这么远的路,对沿途一切充满了新奇。走到了河西岭上,奶奶指着远处对我说,“那就是你慧珍姑家了”。慧珍姑是奶奶娘家侄女,是奶奶最牵挂的亲人。七岁的我记忆模糊,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房屋,“慧珍姑”、“家”,这些概念便定格在心里面。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才知道,舅爷年轻时候当过军官,因为肺结核病很早就不在了,妗奶奶20多岁就年轻守寡,拉扯着表叔和表姑回到了娘家,靠着接济艰难度日,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奶奶有一个银镯子,老一辈人把这些称为“银生活”,有一次奶奶从箱子里拿出了一个布包,翻出了镯子让我看,奶奶说这是有一次哥哥从外面回来买给她的,提起这些往事,奶奶眼里泛着泪花… 奶奶出生在20年代,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但是她善良的品质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八十年代物质匮乏,生活艰难,自小生活在农村,每到换季时奶奶总是牵挂着我们姊妹三个。每年放暑假到了县城,奶奶就会领着我去百货楼买衣服。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一条一条蓝色横纹的"**褂子",长大了才知道学名叫做"海魂衫"。那时姨奶一家在开封市委招待所工作,宾馆里用过后处理的毛巾或是枕巾,在哪个年代,这一类也要非常稀缺的。姨奶从开封捎回到县城,奶奶舍不得用,又托人捎回了老家。 17岁时,我到煤矿学开车,每个月工资39块钱,已经能够自食其力。开车去洛阳电厂送煤,返程时会拐到县城去看奶奶,总是牵挂我。即使吃过饭,也会重新给我冲一碗鸡蛋茶,看着我一口一口的喝下,方才放心。临别时送我到路边,从口袋里抖抖嗦嗦的掏出了手巾,一层一层打开,拿出来10元钱给我,我推脱着不要,奶奶强塞在我手里。开着车路口拐弯时,后视镜里看到奶奶,寒风中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目送着我,心头一酸,眼泪忍不住眼眶里打转,这一切仿佛都在昨天… 奶奶晚年身体不好,卧床多年,受尽了病痛折。生命的脆弱让人无能为力,她的离去令家人悲痛欲绝,伤心不已。 奶奶,一路走好,一别无期,只能梦里相见,您长眠,我常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