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感念恩师(王俊生)书牡丹 文/微澜 十年前,知名书法家王俊生老师为我书写了两幅墨宝。那份感激,一直挂在心中。 上个世纪的60年代,王俊生老师是孟津二中(现为孟津一高)的高中教师。当时的我在初中部读书,他没直接教过我。王老师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平易近人,得到了学生们的尊崇和爱戴。 作为一个当年的初中部小女生,忽然向王老师求字,还真是不好意思张口。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我家侄女卫素的带领下来到他家。 走进他的独门小院,九点钟的太阳洒满干净的院落。两棵月季花,开得热烈;三株金丝菊,含苞待放。客厅里,布置高雅、大方。正面墙上,挂着友人送的“春、夏、秋、冬”山水四扇画屏。两边配他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林间暖酒烧红叶;下联是:石上题诗扫绿苔。 接待我们的是师母。一个娇小清瘦的老人,斟茶让座,仪态娴淑。她说,老王上街了,一会儿就回来。王老师回来了,我一眼就认出他来。虽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人了,但精神矍铄,面色红润,步履轻盈。我们一直夸老师身体好,师母说,这是他清淡的饮食,不吸烟不喝酒,淡薄名利的良好心态养成的。 我红着脸报上名字,他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说,我认得你。我不好意思地说,想要您给我写副字,配牡丹画的……我忘了,还说了些啥。当时真的好紧张。 王老师亲切地说,我也喜欢牡丹花,每届牡丹花会我都会去洛阳看花,关于牡丹的诗词,我也写了不知道多少次。我想想,给你写哪一联。 不久后,我就收到了两幅墨宝。一副是“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牡丹诗对联。另一副是陈毅元帅的诗词“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那是王老师专为我的名字“兰”挑选的。 我激动得不知如何感谢才好……后来,有人给我出主意,你给王老师买一刀纸吧,别的他不要。 让我敬佩的有:他在书法界有多个头衔: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孟津县文联名誉主席,孟津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地展出获奖,被收入《牡丹诗词荟萃》 《河南书法》以及日本出版的《榉墨》 《霞晖》 《书友》 《中国佛教墨迹集》等。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竟还能看得起我这个小学生,并给我留墨赐字。 让我惭愧的是:我初中毕业后,知青下乡,工厂上班,调回县城。又从孟津到吉利,吉利到洛阳……30年后,“老三届”的学生们,才有了第一次返校聚会,见到了久违的老师……此后,每年都有一次从高中到初中,12个班级轮流主持的聚会。见了老师们,我腼腆的,只是一句问候,一次合影。 有名家评论说:王老师的书法既不追随时风,也不故作丑怪,以人民喜爱为尚,以风神高雅为宗,被誉为“王俊生体书法”。在孟津,在河洛,在中外,在人民群众之中,在名人贤士之间,在名家典籍之内,在权威艺术场馆之堂,广为传播、收藏、展示。 有文人书友说:他从黄河岸边走来,浸透着母亲河的睿智和灵气;他从神笔王铎的故乡走来,浓郁的墨香熏陶为一代书法大家;他从邙上走来,那沧桑厚重携带芳香的黄土,酿就了善良、宽容的美德,成为人们敬仰的老人。 有老百姓说:他虽为大家,却浑身散发着泥土的香味,显现着农民的憨厚与质朴。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当属情理之中,无可厚非。然而,王俊生老先生以中国传统理念铸成的淡泊名利为做人原则,鼎立与世,我行我素,融于生活。这一点说着易做着难,因为金钱的诱惑实在是强大的。君不见多少人见钱眼开,为金钱作奴,唯利是图?但王俊生老先生视金钱为粪土,以他的功底,他的字可以字字为金,幅幅为银。然而谁都知道,到王俊生老先生那里求字,莫提金钱二字。 听同学们说:有一位酷爱书法的教师索求老先生的墨宝,委婉地说:“你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我得表示表示啊!”老先生回答:“你老有钱啊,有钱多帮帮贫困学生!”曾经有一位农民冒昧跑到老先生家里,想要一幅字画。老先生欣然命笔,满足了他的要求。这位农民纯真说:“得多少钱哪?”老先生说:“你喜欢就拿去,等你家出红薯的时候稍来几疙瘩就中了!” 熟悉他的人说:王老师的生活十分俭朴。穿衣一件汗衫也要补了又补,吃饭掉一片馍花儿也要捡起来放进嘴里。出近门,他就骑个旧自行车。出远门,搭乘公共汽车是常事。有人开玩笑说,王老师写几幅字换一辆汽车玩儿似的。王老先生说:“10辆汽车我也能换,那就把良心换没了!” 我家先生说:王老师我早就认识,他是大孟津出的大好人,喜欢打篮球写字的人。县里组织的蓝球赛他是裁判员,我就是在球场上奔跑的那个军人。 2020年7月,黄河呜咽,疫情肆虐,王老师终其一生,走了。我没能到他的老家孟津县白鹤镇学院村王家嘴祭奠,只让同学带去100元钱,以表哀思…… + L2 k2 }; E# q& V
, [0 j+ F; \7 q# k9 J6 g8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