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家乡的露天影院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地区,听大队广播、播放露天电影是农村传播精神文明的一种形式。 我的家乡有个学校,位于村子以北,是孩子们求学的好地方。内有大操场,除了提供跑早操、上体育课以外,还有个功能就是提供播放露天电影的场所。 在播放电影之前,村里事先有个通知。不到天黑,村民们自带小凳、板凳等坐具占好了位置。甚至有的还用粉笔在地下圈了一个圈,上写“有人占”等字样。稍微文明一点人会主动让开;不太文明一点人也不买账,只要没有人,都可以坐。为此也有大动干戈者。 记得第一次看《小兵张嘎》电影,被嘎子勇敢的形象所吸引住了。《小兵张嘎》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白洋淀边一个小水庄子里,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叫张嘎,他热爱八路军,八路军也很喜欢他,住在他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叔,常常讲英雄故事给他听。 残暴的敌人,在一次袭击中杀死了嘎子的奶奶,不光如此,嘎子最敬佩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叔又被鬼子抓走了,嘎子真是恨死敌人啦!他怀着为老祖母报仇和救老钟叔的决心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在《地道战》《地雷战》电影中,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挖地道、埋地雷等形式,打得日本鬼子胆战心惊。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当时在山东境内,海阳民兵在实践中发明和制造了数十种地雷,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胶东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而且在中国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在那个年代,村民物质条件贫乏,更没有电视等精神食粮,看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娱活动。村民婚丧嫁娶,条件好一点会播放电影,有的甚至会连续播放几天。村民们往往会结伴,步行十几里地以外去邻村看电影,然后一路上议论纷纷,结伴而回。 邻村有个史家湾村,最早开创了露天电影收费的先河。每天晚上都播放电影,每张电影票几毛钱。可对于大多数农村人来说,都舍不得买,有的甚至翻墙入内。运气好的没被发现;运气不好的被发现,最终被清理出去。 后来,我参加工作以后,在市区看电影都要进入电影院观看。比较有名的电影院有“六一二俱乐部”“工人俱乐部”“工人文化宫”等。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一时间兴起了“家庭电影院”热。许多市民纷纷购买功放器、外接音响、麦克风等设备。周末,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喝茶、边唱歌。电影院自此以后基本上无人问津了。 露天电影也成了上世纪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2024年7月28日星期日随笔
; T# h- J9 s# u4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