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76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满江红

[复制链接]

606

主题

902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9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2-1 1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满江红》

9 a# G  S5 f) L& O6 f# K
" S, z$ R* g/ I- |, {6 {- E
6 {) l: E% Q) R( H/ ]( t9 i0 v1 A+ K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M. H2 u9 \8 v& Z4 m5 E
5 x3 K8 s/ V+ A$ i. g% b

$ w, \: I4 Q( _* p: ?, w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8 `, E" y& J4 d% T4 t

! [; Z' i2 [! L& W
7 H9 |* Z* d/ Q  ]  `2 S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 m5 i0 a* r3 G6 ^4 U& t

6 S; c' k0 l2 ^3 s- z! _0 a/ z3 N4 P( q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 H* q8 f5 ?# `/ g& c

, T6 W, n4 x2 d' c  I4 W5 W1 B; C- w1 S6 _+ F%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b2 M8 e, u9 f1 b
9 B5 l3 P% t9 o/ u/ c3 M3 y8 P

& D2 f9 B. ]8 E( B6 M) h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A) `4 }- W' y7 N* }
2 Z8 E7 [- I6 J& }: |1 s1 E5 E

+ Q( L4 w# m2 H; s" d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h8 W7 U( `! c% [6 q: b8 t

* k, K1 [" K  X0 {1 y0 _/ z8 b+ q6 v7 `) F; A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t4 [& P, B' N, v8 z
) r; ?' [4 I' ~0 `. o
% f6 p0 t  L: m2 i* u6 c

有人说是无名氏,后人在抄录时候由于名气不大,所以就冠以岳飞的署名。因为这首诗词写的如同岳飞的经历一般。但问题来了,这首词的意境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光是靠想象是难以写出来的,字里行间莫不是作者的体会和感受,还有感慨。

8 }( I" n7 C! K4 a. J
4 L6 p# u, m6 B7 ], T* W, j. f& v
& _& v* j! i  p- D8 G+ O1 E5 e% [

除了岳飞还有谁能有这样的经历感受?

+ {5 R2 C' I4 s) m: \: M' m7 m, M

7 Z- l6 A$ z5 z; z% @$ F
+ H6 h, {: u' [( z/ a2 j. n1 N

2


% k# g" g: L2 ?6 q# T, L

. l* f# j+ h( T! P1 ]7 {  C
3 A" s4 R6 |- Q

翻开历史,还真有这样一个人,和岳飞的经历差不多。这个人叫王越。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名将,还是一个诗人。人称其“颇具诗才,其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壮之音。


% a- B  y3 P' l1 w

+ G5 |8 i- q" P8 E( V8 Z0 |6 Z5 _& p. a* K

和岳飞一样,两人都少年时期都刻苦读书和练武,都有报效朝廷,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的志向。王越自幼爱好学习,苦读兵书是有原因的。因为其“感于两宋之亡、外族入侵之恨,时常愤懑于胸”,这也说明他是熟知宋朝历史的。

9 Z8 f3 N& K" X! ], \3 ^# J

; i2 }8 A  K+ R2 @# [: r0 Q" r

和宋朝发生“靖康耻”一样,明朝也发生了一起“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掳去,巧合的是,发生这两个事件的时候,岳飞和王越都分别算是当事人和见证者,所以两人都能写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那是有可能的。


& o" H3 F# e- f( V  h2 O% ^$ e+ [
# i9 _& r) V2 ?& U8 o

3 w% f4 a+ T* O7 J/ n3 R" P+ m" j
! b7 S. |# y& ]. w6 n# j
' G6 s- u, w7 r, R6 I% `

3

* x. T/ ~# b* V, f% g# W

. u( I: B( k2 B: `+ F
0 x6 N- d! Z% V3 [- w* u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 o; h- M# T* W+ m% y% }" }

9 Z$ W$ ~5 ], ^' [
' t. j7 ?# |. k# r5 n( R

岳飞十九岁(有说二十岁)投军,到命陨风波亭,满打满算二十年的官宦生涯;而王越差点五十年,掌兵对抗鞑靼也有三十余年。相比之下,王越更对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一句的意思。


4 A- d8 y3 j; c& s) V, ?

$ \8 J0 n$ ^0 C6 F5 U0 l( K- r2 r8 L6 p& F

有人说“三十功名”和“八千里路”纯粹是为了满足词牌的平仄要求和词中意境需要而写,没必要太较真儿,如果这么说,那么“廿年功名”也能对得上,为什么要用“三十”呢?岳飞是为了写诗词而抬高自己的从军生涯吗?再说了,他写这首《满江红》的时候,离死还有好几年,那么这个“三十”就是运用夸张手法了,岳飞会这么干吗?

! X/ |. `5 c1 b# N. l5 R  J
; a3 s8 W9 [3 I# b. X
& X1 I! p! p2 @6 C+ u7 ~5 S

换王越就不一样了,王越掌兵西北远超三十年,还是明朝西北第一任三边总制。写“三十功名”那就是自谦。

! W! o0 m% M' V6 x5 d

; @! N; A2 P$ e: B  S: {# Q
  p3 H8 k2 s5 t
, \' @& e+ Y' C, `0 m7 @

1 y  A" e, ], }# u8 T9 D

4


$ W- H& ?9 B+ B8 R8 f  |& A

! d! {, R& H/ s$ k  Z1 y8 ]' m. k! K. [, I/ R3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4 l' _) g, z% F! t9 B: K! W

% F# g/ T8 ]" Q- U" S9 }% p3 B+ m/ y2 l7 a$ }: o  y

南宋时期,宋军基本是步骑联合作战,说到战车,有,但不是大规模装备;

6 b/ i9 L/ o# h  }

" o; a0 G3 ~. l4 j
" `% w8 O$ T/ M% h6 o0 A1 D( q

而明朝时期的宁夏镇(银川城)就不一样了,有专门的兵车库,还是专门从杂造局(负责兵备器械)分出来的一个部门,战车多达千辆。在《宁夏新志》中有载,并且每个卫和驻扎的营和堡,都有专门的兵车库用以存放和维修战车。


* b! p) |, S4 ~1 `0 p. E
1 E  @; }4 v) c# }  O

! @# I- n& O; C# _0 o5 q

更重要的是,在宁夏志书上记载的好几次大捷中,都有战车作战的记录。从地理上也能看出来,宁夏平原的贺兰山脚下,比较岳飞和金兵交战的河北磁县贺兰山来说,地势更加平坦,更利于战车的驰骋。


7 b0 @% B( j' N* u% R7 C  |- R
4 y  X6 r2 ^. d6 _; j3 k) ^1 b% J

; z3 G/ G$ L2 n$ m* O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根据诗词的意境,是宁夏贺兰山有气势还是河北磁县贺兰山有气势?岳飞会为了河北磁县一个小小的山头而大发感慨?他的目标是“直捣黄龙”!

- l+ @8 z% L- l. d

: ?/ g+ m; j7 P+ H* L, C2 ?- K8 v- e' T, u+ y. g

所以,这是王越到达宁夏镇(银川城)出征前登楼远眺的有感而发。因为下雨时候,站在城门楼上西眺贺兰山,感受到的就是“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情绪渲染之下,“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脱口而出,这是作者内心的一种真情流露和宣泄。对虏寇的恨就化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B* @" g( [" j9 }) w; E
. R; c$ Q& g4 f5 V' d
6 r7 {, n* _) O

) A% q' b# l( l8 ^& h! U4 i
- g1 |! r: E" T: [

5


1 O6 V! u; i* a9 H
5 m% d, `3 p- \, E. U
, O) {4 {+ K! u4 X7 A( V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5 F6 H: t3 H; l9 h& R6 i: d
9 Q4 h, s% g' A/ ?; l

! I* a% i3 n0 p7 t9 D

如果《满江红》是岳飞写的,他敢在诗词中直写“靖康耻”?

* A, S" |1 H% X6 U  R& x- l% ?
6 s* P5 a  R% B( c* d, j
( E: O# |# B/ W. b

专家考究,《满江红》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此词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就是战广西贺州曹成之后;另外一种说法是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 N  p7 J- Z: Z' [( N

0 O; n# l% K% R3 p5 Y
# |$ a7 [. a0 k, v/ ?4 k0 s

但是不管是哪一年,岳飞都不会也不能写“靖康耻”,因为这是宋王朝皇家的蒙羞之事,直写只能是招祸,甚至有砍头之罪。更何况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还活着!诗词中避讳还是必须要有的。

! J, G/ H7 s1 d& E$ {# N

7 |& e+ r0 k1 ^6 H" A6 F- L6 T- \/ K* `! }

不像现在写诗词,好像随便就写上去了,在古代写诗词,是有一定的规范和禁忌的,尤其是写当朝的事情事物,直写就是犯禁忌!不然古代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借物抒怀,借景抒怀的优秀诗歌出现?


) s* W+ A: q9 [& Q+ ^- }
7 D' l( z9 {  j3 G

# q5 k; S& ~5 G7 m5 D7 s

王越写就不一样了,他用前朝的“靖康耻”隐喻当朝的“土木堡之变”当然是“臣子恨,何时灭”了。他希望在这一次出征鞑靼小王子能够一雪前耻。

% m, j1 E4 X, D
$ ^% G) `9 Q, L( C
9 J6 }6 \4 H; u. b1 C

所以,如果这首《满江红·写怀》是王越写的,一点都不违和,反而比岳飞写的更贴切!


- V3 ?! D# M# U/ U" i9 X3 b

3 f* K" ?- ]) l* T% u! B: ^' [" G8 f* ^5 G3 r) o
- O8 C' p  d7 ]- v- _
! v0 ~( f; u1 |8 a

6


& T/ R: m8 i5 z8 I( @
7 K8 W; v# U( N% T1 d

- r% R* X. o( d+ [3 T4 ^

专家考究,岳飞的孙子岳珂编纂《金佗粹编》中的《岳王家集》里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这首诗词是在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中首次出现,并且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

* P( b) w! C4 d8 e* b9 R0 v
! j- b6 ]( g8 L

0 h* ?* \0 N/ t; _- }5 i

这就有意思了,浙江提学副使赵宽和王越是相识的,并且王越是他的前辈。公元1502年正是王越穿过贺兰收取河套平原,取得大捷的几年后,王越去世刚三年。观其一生,赵宽有心收录王越所作《满江红》非常合理。


9 ?! Y( ~& O& U9 u1 S( u) a) F% U

! n3 i* q) @* ^) b7 k! b8 t8 Y
1 k# f9 Z' Z7 N

至于为什么把作者由王越改为岳飞,这个恐怕是一种敬仰吧?为了让这首诗词广泛流传。当然了,《满江红》写得慷慨激昂,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是古诗文中的佳作。为什么一定要把它考证成伪作呢?

, x2 T, a8 M* A" a8 Z# @/ q

( N1 `! a( \- |* c# I( g& {+ {) K5 w& ~0 ]6 C- ]4 _! f$ ?

王越也好,岳飞也罢。这种精神才是现在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7 e  \( o. D0 X7 ]9 M
0 m' [& P4 V6 v4 a" y! U5 i+ W" n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