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杏园随想 1 f0 \9 k; w% e3 v6 o2 U
文/微澜 2018年5月18日,我还没走进五龙沟杏园,立在路边的一副“杏福里”广告牌就让我眼前一亮。 我记得很清楚,3月14日我和老伴来此赏过杏花,拍过杏花。那种繁花似锦的景象,那种美妙绝伦的意境,仍占据脑海挥之不去。没想到时隔俩月,黄橙橙的杏果已成熟,像黄皮鸡蛋一样挂满枝头。 杏园的主人,满面笑容地把我们领进自家杏园。他提供袋子、梯子、篮子,指着满园的杏果,慷慨地说:“挑好的摘,捡熟的吃。”他边说边示范,怎样摘不伤杏,好存放。只见他手指肚轻握杏果,轻轻扭拽,娇拢拢地放入篮子。我拽了一个熟透了的杏,轻轻搓搓,一掰两半,抖掉杏核,扔进嘴里,甜中带酸,绵软有汁的味道,立马在唇齿间流连。 与杏有关的词语随之一一闪现…… 杏林。相传,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花的世界。后来,杏林就成了中医学界的代称。 杏坛。是孔子当年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的典故。地点在孔庙主体院落,院内有一棵挺拔高耸的桧树,坛前有四棵杏树,称谓杏坛。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门生。孔子时代处于动荡不安的春秋末期,但是他对事物的态度有独特见解,是积极有为的。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有类”的,就是说,授受教育的权利,把持在少数贵族的手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口号。“有教无类”的提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框,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位,受教育的范围放宽了。 “杏福里”的谐音幸福里。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长久的喜悦,在生存基础上存在,在良好社会生态环境下发展,在新时代的各个层面蔓延。 幸福里——是宽泛的。家里、村里、街道里、小区里、公园里……里里有幸福,处处有欢乐! “杏福里”的名字真好!我们赏花、摘杏、吃杏是一种幸福。杏园主人经营、管理、收益也是一种幸福。
. E( F# m1 y4 Q# H1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