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忆念烈士 , k1 e; P# C5 H$ _
几十年来,每临近2月,战友们总会念叨1979年南部边境的那场战争。我一同入伍同在一个部队三年多的的贵州凤冈县籍战友蔡万华在前线牺牲,安葬在金平县烈士陵园。在收集蔡万华资料过程中,我发现安息在云南省金平县烈士陵园有河南籍烈士33人。其中,有3个是我们同年参军“同一个车皮”前往西南入伍的洛阳老乡。不曾相识,何必相识,“同年战友洛阳老乡”已经很亲切。
3 R4 x# [- [8 r8 j 刘全旺烈士 洛阳市洛北乡新生村人,1975年1月入伍,35505部队61分队排长,中共党员,1979年2月19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551号高地战斗中壮烈牺牲,终年23岁,追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关于刘全旺,还有他的战友的一篇纪念短文—— 2月17日下午,我们7连攻打658高地,越军狙击手把负责报务的陈友亮击中,子弹穿过他的胸口又穿过刘全旺的小腿。排长刘全旺用绑腿和急救包把小腿紧紧扎住,继续带领我们参加战斗。我们劝他下阵地到医院治疗,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 2月19号,我们连参加攻打551高地,排长刘全旺带领我们突破越军第一道防线时候,越军打来凝固汽油弹,一条火线顿时把我们的队伍拦腰截断,我和排长被火隔开了。同时越军展开了反冲击。我们组织第二次冲锋攻上阵地,我看到我的排长和战友全部牺牲了。排长趴在战壕的边上右手紧紧握着冲锋枪,左手伸进土里,背上有火烧焦的印迹。我把他拖进战壕里,提着冲锋枪继续往前冲。 战友刘全旺,是79年1月提任一排排长的。记得在战斗打响的头一天,我们住在偏坡,他为了指挥方便就向一个四川战友借手表,那是一块上海“双菱表”。在他牺牲的那一刻他把手深深地伸进土里是为了不让手表被火烧坏。 刘全旺牺牲后,军区党委授予他“战斗英雄”光荣称号。他妹妹刘凤兰接过哥哥的冲锋枪又到了我们部队服役。 (原33师97团3营7连9班班长 梁宗云)
$ z N, |4 F+ i2 t @. `; a3 x( }2 S 张维兴烈士:河南省洛阳市人,35504部队61分队班长,中共党员,24岁,1975年1月入伍,1979年2月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二等功。 关于张维兴烈士,我搜索到一篇短文—— 烈士母亲36年第一次到云南金平县扫墓 张维兴烈士,河南省洛阳市廛河区北关平等街人,生于1955年3月,1975年1月入伍,云南**独立师二团35504部队61分队班长,中共党员,1979年2月28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517高地战斗中光荣牺牲,终年24岁,追记二等功。张维兴烈士的母亲李文菊.弟媳张晓英.侄女张孟洛一同三人乘郑州一昆明k337次9号早上6.10到昆明,昆明战友接到烈士母亲,中午乘昆明至蒙自火车到蒙自,蒙自老兵去迎接并送到金平县。36年来张维兴烈士的家人不知道烈士安葬在何方,当烈士83岁的老母亲得知儿子安葬地后不顾年老体弱决定亲自到金平看望儿子。 姚天恩烈士 洛阳市人,35112部队41分队班长,中共党员,23岁,1975年1月入伍,1979年2月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二等功。 在1979年2-3月间那场战争中,1975年-1979年入伍的军人,是部队人员构成的主力。 在金平烈士陵园安息的河南籍的烈士,19人是1979年(当年兵)1月入伍,2月、3月牺牲的。其中,牺牲于2月的15人,牺牲于3月的4人,年龄最大者21岁,最小者15岁。他们从穿上军装到牺牲,不过3个月时间。 金平烈士陵园安葬最早的2名河南籍的烈士是1950年在西南剿匪战斗中牺牲的。 河南籍烈士中年龄最大的是石九成烈士,河南省宁陵县人,金平县**原助理员,1960年4月8日因公牺牲,终年35岁。推算,这位烈士参军的时间至少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抗日战争也是很有可能的。 金平烈士陵园好像驻扎着一支生龙活虎随时待发的队伍。 3 z o' w- h+ Y6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