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村牧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 林黛玉是洛阳人 他死后就葬在北邙山

[复制链接]

94

主题

98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39
QQ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0: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修订版
解译《红楼梦》以历史为证、以时间为证、以历史为证!
. I1 L/ v1 j, c- l3 s# D
: [  C0 j! t( l+ Q: M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故事
隐寓了朱由崧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 J3 x* ]; G4 d$ w
这一段描述乍一看,写的虚幻缥缈、仙体道骨,犹如神话一般,实则此段描述和当时历史极为贴切。8 d) ~2 W+ J9 i3 }( U9 C) E1 @* B
灵河即大运河,西方指灵河的西边,即开封至洛阳、西安这一段的隋唐古运河,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这句话的意思,即指洛河(古运河)岸上的洛阳、同时亦指长江边上的南京。
' x; u$ D$ L# x. o2 A- @2 F1.绛(深红色)草一株即朱由菘(艹、木、公、拆字法 笔者注 下同。)6 j: [7 m3 q- R8 \
2.赤霞宫即指弘光朝。* m/ w& b; o( k: U9 J
3.神瑛侍者:侍者即马士英。(《红楼梦》在描述人物身份等级上泾渭分明,一丝不乱。)+ ], ]2 e4 n' x
8 @' ~2 U$ i; Z$ ^
关于三生石的故事出自唐昭宗时翰林学士袁郊所著《甘泽谣》,《三生石》这篇讲的僧人圆观三世轮回之事。  
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饮酒为务;父憕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闻知,惟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生讥诮。
( r1 k) d" ]4 B+ @0 v7 X5 o
大历末年安史之乱后洛阳惠林寺有一个名叫圆观的和尚,佛法好,会做生意、擅音律。彼时洛阳有位名士叫李源,公卿之子、游山玩水、饮酒取乐,安史之乱其父李憕守城,城陷被杀,李源绝意仕途,遂将家业捐给惠林寺里为公财,隐居惠林寺中。(慧林寺位于洛阳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西0.5公里)二人一来二去成了莫逆之交,一起,追古寻幽,遣兴抒怀,诗词相和,如此相伴三十年。时人对他们多有讥讽。
有时候世间之事,给人感觉这个世界似乎还真有轮回。如果熟悉明末满清入关史,那简直就是“安史之乱”的翻版,所不同的是满清侥幸(娇杏)得手。而朱由崧、马士英他俩就是三生石畔人物故事的再现,难怪《红楼梦》作者以此来隐寓洛阳朱由崧与马士英。
据文献记载:( w/ G; y5 Z/ Y+ R5 Q' l" K' K
朱由崧,福恭王朱常洵之子,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大顺农民军攻下洛阳,常洵被杀,由崧仓皇出奔,避居怀庆。崇祯十六年七月,袭封福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初三日,怀庆府夜变,由崧出逃,“狼狈走卫辉府依潞王”。三月,京师破,与潞王常俱避难至淮安。四月,南京诸勋贵大臣,以北京陷落,崇祯帝自杀,马士英挟江南四镇之威以福王“非人望所归”,拥立为帝。马士英上台后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时人称“弓箭不如私荐,人材怎比钱财?”,加之弘光皇帝本身沉迷酒色,贪图享受不谋朝政而致朝野倾轧,乱象频出。时人不满多有讥讽。
时人不满多有讥讽,《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钟山怀古诗,就是作者借薛宝琴的诗句,反映了时人不满讥讽朱由崧、马士英的真实写照,4 S6 N0 `5 `7 Z) I8 ?1 u+ s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3 k3 @- D$ P+ Y: ^# J1 y; x
钟山:亦称钟阜、北山,即今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福王朱由崧流落至安徽,由马士英挟四镇之威,以伦序被推上帝位,遭到了东林党的嫉恨,在弘光朝野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诚如《葬花吟》所言,朱由崧是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南渡三案的风言风语闹得是南京满城乌烟瘴气、人心惶惶,都中有人也开始怀疑福王朱由崧其身份的真假了。
0 v$ P0 e, r7 R8 D0 s2 Q由于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治国无能,只会利用手中的权力鬻官肥家,醉生梦死。二人把官场当做自己家的生意做。文献记载:“宫室服用,百役并作,皆援全盛之例,费无纪极。于是开事例,贱其值以招纳来者。士英辈因而乾没。民间有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之谣”。孔尚任的《桃花扇》亦反映了此事。2 O/ L% r0 {+ H: r' `. L
又明季南略记载:书马士英堂中云;‘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元凶有耳,一兀直捣中原’。
9 d. }6 h& m  f- k! b3 s/ L+ x明季南略记载:(1645)五月初一日,有书联于东、西长安门柱云:‘福人沉醉未醒,全凭马上胡诌;幕府凯歌已休,犹听阮中曲变’。据此,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时人的不满牵连至朱由崧的闲言碎语,也难以休绝了。
《红楼梦》在第三回描写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就隐寓了明末人们对朱由崧的讥讽:
/ B; g" E  b0 c《红楼梦》原文:后人有《西江 月》二词,批宝玉极恰,[甲戌眉批:二词更妙。最可厌野史“貌如潘安”“才如子建”等语。]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甲戌眉批:末二语最紧要。只是纨绔膏粱,亦未必不见笑我玉卿。可知能效一二者,亦必不是蠢然纨绔矣。]

这两首《西江月》脂砚斋批语明确指出是嘲笑林黛玉(朱由崧),同时也指出野史亦可见“最可厌”(谐音法、岔法)可追验当时人们讥讽的《西江月》。

可知能校一二者,就不用比做痴弟子了。

据清初姚廷遴《历年记》:“弘光即位南京,无一善政。用马士英为相,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民间传诵京中有《西江月》词一阙云:‘弓箭不如私荐,人材怎比钱财?吏兵两部挂招牌,文武官员出卖。四镇按兵不举,东奴西寇齐来。虚传阁部过江淮,天子烧刀醉坏。”
' ^5 X4 c4 @" z% N5 q- e% l$ B" d又清(初)人应廷吉也记载:“尔时弊政难以枚举。南都人士复书《西江月》一词于演武场,云:‘有福自然轮着,无钱不用安排,满街都督没人抬,偏地职方无赖。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若多财。门前悬挂虎头牌,大小官儿出卖。’”
7 o, L) ^% ]# w4 e- x这两首讥讽弘光朝的《西江月》在南明野史里记载仅此两首。由此可见《红楼梦》作者的良苦用心。
如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了,在《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为什么给林黛玉起名字,叫“颦颦”二字,原来这个“颦”就是“莫怨他人嘲笑频”的频。/ ]. m- V4 T* e0 r3 ?
还泪之说在历史上还确有此事。
《红楼梦》原文:
& ~7 ?3 B  Y$ P/ g, R2 c( u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是《红楼梦》还泪之内正。  n8 w. B, U& t
- ]) G! H% L: K1 b3 A
据明末李清的《三垣笔记》记载马士英曾密疏言:“上之得位,由臣及四镇力。其余诸臣皆意戴潞藩(潞王朱常淓)。今日弹臣去,明日且拥立潞藩矣。上信其言,为雨泣久之。以后一切朝事,俱委士英;惟狂走宫苑中如失心状。”这即是南明史还泪之外正。8 I; ^  f( }0 g
# Y- i: S3 v4 `
通过内正、外正我们得知马士英为保住官位密疏朱由崧,皇上你的位子是我马士英及四镇的功劳,你今天叫我离去,明天他们就会拥立璐王。朱由崧听了马士英之言信以为真,他也不愿意再做寄人篱下、无家可归的逃难者,为此痛哭久之,以后朱由崧就死心塌地的倚靠马士英了。
: F1 U7 O1 k2 ?! G/ @, M3 C* W, o5 G3 R8 t
《红楼梦》第五回的曲子《枉凝眉》看似好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实则是描述了朱由崧和马士英的君臣搭配。
; v; }) V0 E- v0 g[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h$ g  V1 \. y枉凝眉:枉:白白地,凝:结合,眉:媒介、亦指机会。"三春怎及初春景"。
$ z7 O3 Z, k. m$ z; M一个是阆苑仙葩:指马士英,字瑶草。
" I) f9 P& H: ?. L/ g- V! S一个是美玉无瑕:即朱由崧,不用是"乙卯进士"。亦不用读书写字就可以直接坐皇帝。0 ]) O( x' x2 R. z  W1 B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三生石畔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b# N# h! |0 l+ S, c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1.指弘光朝的“联虏平寇”即联合满清平叛李自成。2.指弘光朝“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都一心想割地、入贡,苟且江南,永享荣华富贵。
, t8 n0 |3 y8 M! i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既是朱由崧的眼泪,也是《红楼梦》作者的眼泪、* w8 y# F$ L1 `( c' l% _" m3 F# J

. k7 e+ Q( \! _7 Z" z# i$ j% }这就是具有神话般还泪之说的真实故事。- p) ]. K! i- r( T9 T
" a' @+ e, u- J8 N6 P5 i+ f* ?* ~
根据《红楼梦》之内正、南明史之外正,两者的相互印证,再一次证明了《红楼梦》隐寓了南明史,林黛玉隐寓了弘光帝朱由崧。
) ?! F9 ^9 j0 J. h9 X  n

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南明史(顾城)、明季南略、南疆绎史等。


% ^6 S4 ^/ R/ J0 Q( Q( z$ N# T- H% w: D! _2 q% b  q
声明: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山村牧笛
0 X$ [+ `% ?+ ]. I% R
癸卯孟春
* {/ p- o: w: h1 \0 R* V* ]3 w! Y
1 M1 ]9 z- U. H( s2 V- a9 M& U

; n# F4 o0 h$ K/ t" C
( ^/ b& f4 w& h

94

主题

98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39
QQ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2-1 10: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第七回:原文批语:[蒙:苦尽甘来递转,正强忽弱谁明?惺惺自古惜惺惺,时运文章操劲。无缝机关难见,多少笔墨偏精。有情情处特无情,何是人人不醒?]
, Q) b6 y" C9 I/ |, b' K2.甲戌双行夹批:一击两鸣法,二人之美,并可知矣。再忽然想到秦可卿,何玄幻之极。假使说像荣府中所有之人,则死板之至,故远远以可卿之貌为譬,似极扯淡,然却是天下必有之情事。]
# k- Q9 o8 t3 X0 r+ O' z  M5 P3.][庚辰眉批:《石头记》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经之谈,间亦有之,是作者故意游戏之笔,聊以破色取笑,非如别书认真说鬼话也。]& |$ a! @: q& K+ E- _: g5 u8 Q8 g7 N
4.[甲戌侧批: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