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楼主: 孙建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洛阳杂文·2024》选发

  [复制链接]

673

主题

268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384
4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09: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24.医院不应视百姓为“衣食父母”  
穿石

2 `6 g! {( p8 Z2 t% p& s
      古代药铺对联常写道:“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店家不图卖药赚钱,惟愿世人健康平安,正所谓“医者仁心”。古人这种行医理念,让人倍感温暖亲切。自古以来,医生、医院是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保护神,而如今,世人反倒被医生认作了“衣食父母”,这句话让我半天没有转过弯来,要不是身边朋友提醒,我还在纳闷呢!
      这句话出自一次朋友小聚。那天几个狐朋狗友一起吃饭,其中一个是医生,恰恰这位哥们来晚了,这时一个朋友说:“今天谁来晚了谁请客。”此话一出,其他几个哥们说:“严重同意!”那位医生见状,也很痛快,并半带调侃地说:“没问题,谁让大家是我的衣食父母呢!”他的话立刻招致弟兄们一番“轰炸”,说“奖”你一次表现的机会反而暗中诅咒大家,既然是你的“衣食父母”,那就好好地犒劳你一下吧。执酒壶的兄弟狠狠地倒了一大杯酒,毫不犹豫地放在了他面前,未曾动筷的他因为自己犯贱先挣了满满一杯。那晚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医生、医院和医疗问题展开的。
      查了百度,所谓“衣食父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某人的生活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人或机构。它不仅指父母,还可以泛指任何为个人或家庭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人或组织。对于企业而言,客户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客户,企业就无法生存,因为客户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因此,客户对于企业来说,就像父母对于个人一样,是提供生活所需的人。那位医生朋友的话,十有八九是基于这一点说的。想想当今医疗体制,还真的像客户之于企业一样。
       前两天带家人去做健康体检,趁等候之机顺便找医生咨询一下个人小疾。医生听完陈述后问我是什么医保,我说是职工医保。医生在电脑上输入了我的名字后,发现我的医保门诊报销比例较高,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本是流了两次鼻血想化验一下血常规,可医生毫无商量地给我开了个鼻腔CT检查单。我有点纳闷,这至于吗?医生说你这医保可以报销很多,你还犹豫啥哩!可能是医生意外逮个大单,居然激动得把我要求化验血常规的事忘了。我当时想:可能是小单不赚钱,逮个大单就把小单忽略了。后来在我提醒下才补开了化验单。此事虽小,也很常见,但却暴露了现在医生、医院的行医理念:“看病,不论病情大小,先开大单检查,一切利益至上。” 不借助仪器,现在的医生就不会看病。
       虽说看病有一定的比例报销,但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不仅浪费了资源,个人负担部分也因过度检查和治疗而增加。即便国家投入医疗资金再多,永远是个无底洞,永远解决不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而为医院套取国家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医疗机制,就相当于客户之于企业,国家和个人成了医院的客户,让医院赚得盆满钵满。怪不得现在遍地XX大学附属医院,好像是讲究学术水平,造诣更高了,其实是为了吸引患者而装扮斯文和高深,以获取人们对其医术的信任。哪曾想附属医院成了某大学的实验基地,患者成了“小白鼠”。更甚的是,手中那把“刀”磨得比以前更快,就连一个普通感冒,没有三五百元,恐怕走不出医院。现在是否再为医院撰上一联:“大检查小检查无谓检查凡诊必检;普通药进口药无论何药只管开方。”橫批:“先宰后奏”。
       最近,网上有个关于全民免费医疗专家专访小视频在疯传。说是若干年前医改设计团队专家预测,当时,8000亿就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可今天,9万亿砸下去,全民免费医疗仍还是个梦,让国民惊掉下巴。9万亿,十四亿国民平均每人多少呢?想必大家都会算,这些钱,国民每人每年享受了多少,其他的都去哪了?我想,除过度医疗浪费国家大量资金外,恐怕太多的钱落入了不该拿人之手。如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是患者不知感恩,还是医生医院不仁?
   前几天,浙江温州某医院医生被杀,尽管是误杀了好医生,但行凶者要杀的那个医生究竟是干了什么事让他如此仇恨?这些问题,是不是该作反思?事发后,卫生部门只要求全国各大医院加强安保,增添安检设施,而不从根本上查找原因,问题能得到杜绝吗?
      现行医疗体制究竟是制度出了问题,还是管理出了问题?医疗界查出的腐败分子贪污公款动辄上亿元,那么多钱从哪来?当医生、医院把贫民百姓视为“衣食父母”,人民医院公益性丧失或不再彰显时,不能不说是人民的悲哀,民族的悲哀,国家的悲哀。
   有时在想,全国各地那么多代表、委员,是听不到人民群众呼吁医疗体制改革的声音,还是怕丢乌纱帽而不敢作声,或是有某种特权思想在作祟?我不得而知。

& L# r8 n, ^( c9 |$ V
   作者简介:穿石,男,洛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多种媒体,偶有作品获奖并收录于相关文集。
& C6 {$ G2 S$ h% e: \

, M* K* i3 e: H6 r) p

673

主题

268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384
42
 楼主| 发表于 2025-1-19 11: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25.往事并不如烟——洛阳大学生保护龙门石窟略记
杨晋毅

* N% M3 Q2 ?/ r7 C
      (注:杨晋毅先生这篇文章提交后显示“有不良信息”。因篇幅长,而且涉及洛阳历史特殊时期重大事件,不宜改动,本人也没有改动能力。故说明备忘
! _" y7 h' I% F( y

10

主题

238

帖子

0

精华

中级会员(lv5)

Rank: 6Rank: 6

积分
892
43
发表于 2025-1-22 08: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发不出来那篇,我在纸质年选里看过,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文章。

37

主题

111

帖子

0

精华

中级会员(lv5)

Rank: 6Rank: 6

积分
892
44
发表于 2025-1-24 1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郑州
欣赏啦,谢谢认真付出

673

主题

268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384
45
 楼主| 发表于 2025-1-25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洛阳作家看甄庄”之四十三
  @% a0 A, ^+ ^  e1 `$ J
不辞长作甄庄人
4 Q1 \9 N+ t: _* d% \# Q5 ?# C' m
      苏先生在人生的窘境时,唱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浪漫。此时他的内心一定有过想避世遁俗的苦涩,但生性恬淡豁达的他还有不忘国运民生的担当,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甜蜜的诗意。
——题记
     离开甄庄已经半月有余了,但甄庄的一切依然在脑海里盘桓。各位作家笔下的甄庄,从甄官井到新农村,从洛神的浪漫传说到时代背景下的坚韧与执着,无不让我对这个千年古村产生了深深地喜爱。那些因甄庄而生的杂记风物,还有作家们笔端所及旧雨新知的往来唱和,文采风流,颇为动人,让你情不自禁想重开笔端,发出“不辞常作甄庄人”的感慨。
      当年,孙坚获得传国玉玺的甄官井现在已经无处寻迹,但是甄官井作为中华民族的甄氏家族的图腾,却在现代甄庄人的心里镌刻成一个小小的执念。他们不姓甄,却把这个图腾作为这个村庄的文化根基,像追随所有的甄氏后裔一样,把洛阳视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圣地。
      当年的甄氏先祖在此汲优质之水,建作陶之坊,取优质之土,制陶作瓦,打造生存的长途遥遥。如今甄姓已没有居在甄庄,除了不远处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还能看到当年甄姓人生活劳作的陶器,但你依然可以看到那些他姓的甄庄人,那些刘、王、陈、魏、昝、文等等的甄庄后人,继续用土的质朴、火的坚韧、水的浪漫,继续他们的人生长旅。
      洛阳地处与西戎交界之陲,古称西方落日之处。甄姓之符乃会意之字,由“西”“土”“瓦”三字构成。相传虞舜圣君曾在此率众取土作瓦,形成了甄氏族群。这样的小族群一步步成就了大中国的浩瀚无垠。如果洛河的千年变迁,看尽世事白云苍狗,洞察历史深层毫末。这样的甄庄所处的夹河滩,一直在大的变化之中,风刀霜剑,潮涌潮现。但甄庄人的精神内核却从未改变。
      “不辞常作甄庄人”,除了可以遇见曹植的浪漫,还可以邂逅洛神的诗意。他们说,曹植在人生落寞时一定是会路过甄庄的,因为如果不路过甄庄,他如何能想起暗恋许久的那个女人。失意的情绪,是萦绕在这个书生气息的官二代一生的阴影,只有心底的那一点爱的光亮,可以点燃他,可以排解他。也只有在他的梦境和他的文字里,可以释放他的感情,可以承放他的爱。
      甄庄的这片土地,又岂能只承载一个人的爱呢?
      那些太过久远的历史不去说了,这个小小的夹河滩的人民应该和我们这个国家一样,经历了所有它逃不过躲不掉的硝烟和苦难。甄庄人不怕苦难,先祖化土为瓦的智慧让他们在任何社会样态下都能开辟出不同于以往的生存样态。
      六十年代末,他们顶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风险出外打工,成就了洛阳首批农民工团队。借着“深挖洞、广积粮”的政治号召,洛阳城里正在建防空洞,他们揽到了回填土石方的活,为甄庄村赚到了第一桶金;七十年代末,他们闻到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先声,出外考察引进了做“脖圈”的项目,从而点燃了翟镇成为针织之乡的星星之火。
      甄庄人是前卫的,他们的思想从来不会拘泥于这小小的一方水土。夹河滩,洛水伊河所造就的夹缝,反而开启了甄庄人来自血肉的开阔视野与前瞻思维。他们的商品观念营销理念,像极了先祖们抷土为形,燃火成器,拿器盛水置物,让人类得以繁衍让生命得以继续。他们本着老百姓不能饿肚子的本能,及时聪慧敏感的以时代为土,着梦想之火,为老百姓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以和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里的陶器相媲美的生存之器。首个农民工团队是,水稻种植是,制药厂是,针织厂还是。
      他们说,千年甄庄,因为甄官署,所以是千年前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现在的甄庄村,又何尝不是呢?可能他们的产业结构还算不得庞大,但是他们的思想结构,历任村干部传承下来的眼光和远见,却不愧是思想层面上的产业集聚与开发区啊!
      再给甄庄村一次时代背景下的转身与挑战,他们一定还会是满分。
      能这么肯定,是因为年逾八旬的刘铁林老支书谈起他们的团队,是那样肯定与自信的话:我们是铁板一块,但这块铁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铁板,这块铁板是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铁板。
      在这块铁板的保护之下,谁会不安心、舒心和放心呢?
      “不辞常作甄庄人”。甄庄没有甜蜜的让人难以忘却的荔枝,但是老支书说了,甄庄村要建千亩花海,要四季有花,单是这花意环绕、粉墙黛瓦,外加文化古迹的强助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之下,甄庄村下一步的文化兴村战略构图已经打开。
      苏先生的荔枝,甜得是口舌,甄庄村的文化底蕴,甜得是心灵。站在中华文明的原点,何其有幸愿把此乡当家乡。
      我的好朋友任玲霞说,她上初中时候放假,加工过帽子上的绣球疙瘩,手套收过指头,围巾加过穗子。提起她的家乡,她说这方她引以为傲的家乡必须不简单。虽然她离开家乡多年,但去过了甄庄。
     刚刚发现,我原来那么熟悉的一个人居然就是甄庄的样子,有文化、直率、坦诚,并且不失浪漫。如果可以跟她一起回到甄庄,她肯定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话给我讲。她也会想邂逅洛神,也会和那些村民一起挥毫泼墨,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墙画。她会在青莲寺忧郁的吟出一首岁月静好的诗,也会在丰收的麦田里放声歌唱。
      2023年,甄庄村举办了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数千名农民艺术家参赛。许多文化学者,书画名流应邀来到甄庄,可惜当时我没有来领略这番文化胜景。但几个月后的洛神大道上,夏花灿烂,似乎还在为那一次的文化盛典摇旗呐喊。
      洛神广场绿意盎然,洛神像笑意隐隐,他们是想挽留我们吧。用青莲寺的风雅,用伊洛书画社的绚烂,用甄庄的文化底蕴,用甄庄的历史悠远,用甄庄人的真诚与底气,还有他们永远不畏前途的勇敢与远见。
      老支书座谈会上轻轻说的那句话一直在脑海里萦绕。他提起了特殊时期的那段经历,坚定地说到,不管外面怎样乱,咱支部不能乱。老支书铿锵有力的那句话我也一直记着,他说甄庄在新农村建设的路上一直走在前面,冲在前面。他在与我们道别时,笑容灿烂的像个孩子,我觉得我挥手告别时的那只手,一半是不舍,一半是喝彩。
      这是一个千年的甄庄,这也是一个年轻的甄庄。
      如今,青莲寺,甄官井,洛神传说,甄庄已经把它的文化遗产摆上了舞台,接下来,文化兴村下的甄庄必将让人更加惊叹!
         作者简介:周宁,笔名桑笛,就职于洛阳广播电视台。长期从事电视文艺,大型文旅活动策划,导演。业余热爱行走洞察人生,码字记录生活。
. Q$ B1 R9 O" i8 B# b7 S* {

. x% s5 j5 `! \( C1 ]

10

主题

238

帖子

0

精华

中级会员(lv5)

Rank: 6Rank: 6

积分
892
46
发表于 2025-2-14 09: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大咖云集啊!
4 L3 W  |3 n& f* t" J0 x

673

主题

268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384
47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1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27.曹操的脸
                                                         岳留坡      
   
         自古就有白脸奸臣之说。舞台上,曹操的脸就是白的。这张脸,曹操当之无愧。
      少年时,曹操的脸就“白”。“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这大概就象今天一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青年一样,是不受长辈欢迎的。于是,他叔父就“尝怒之,言与曹嵩(操之父),嵩责操”。叔父管教侄儿,要说也很正常,可曹操不干了。一日,他看见叔父来了,就诈倒于地,做中风之状。叔父赶忙告诉曹嵩。曹嵩赶来,见曹操好好的,很是吃惊。曹操说:叔父不喜欢我,咒我呢!于是,他叔父再说他有什么过错,他父亲就不再相信了。这不过是曹操的“白脸”牛刀小试。曹操由一介布衣,爬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地位,更是把这张脸演绎的淋漓尽致。
     翻开历史名著《三国演义》,尽管作者罗贯中完全站到了刘氏一方,对曹操进行了不少歪曲。但透过曹操的一脸粉白,不难看出,他还有一张充满真诚宽厚的脸。如官渡之战,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曹操“不及穿履,跣足相迎”,被后世传为佳话。破袁后,缴获许多通敌之人给袁绍的书信,有人建议“逐一对照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
        可以看出,曹操的脸是善变的。这张变化,完全取决于自我需要。纵观曹操的成败,与这张多变的脸有着密切的关系。风流人物,尽被雨打风吹去。曹操也早已走进了历史。但他那张脸,并没有带走。
      生活中,我们不是常听到“单位真复杂”这样的感叹吗?这“复杂”无非就是“曹操的脸”多。想一想曹操,读一读《三国》,也许会受益匪浅。为人处世,谁也躲不开“曹操的脸”。若没有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又不想落个杨修被杀的下场,不妨听一听明代思想家洪应明的劝世良言:“大智若愚,大巧似拙”、“冷静观人,理智处事”。
       读懂了《菜根谭》,不仅自己“自达圣境”,“曹操”看你,也许会是另一副面孔。当然,这圣境,并不是放弃原则,忍气吞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不能看别人脸色的。
% n) G# t  ~) ?/ L, P6 e
        作者简介:岳留坡,男,洛阳市伊川县人。爱近体诗词写作,喜杂文。
+ [4 d( ?8 }9 Q' c7 i* q

673

主题

268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384
48
 楼主| 发表于 2025-2-15 0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28.落叶遂想起(外一篇)  

" V; q% X2 y" F; x3 @( C
史玉仙
         我素来喜欢深秋季节,一夜秋风叶落满地的场景。在我的眼里,那是一道很靓丽、很有诗意的美景。红的叶子、黄的叶子夹杂着一些尚未来得及被染上秋色的绿叶子,煞是好看。远远望去就像一张色彩浓淡相宜的地毯,我总是想迫不及待地走上去感受一下它的柔软。
        风景画似的落叶,我除了喜欢,每每还会衍生出一种关于故土和生命归途的感悟。面对此情此景,“落叶归根”这个成语总会一跃而出。
       从古到今,无论风流雅士留豪篇,还是俊俏佳人唱华章,对故土的那种思念,对落叶归根的那种执着,都成为生命中的一种信念。因为信念,所以才有了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贺知章的“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苏轼的“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乡心眼”……这些千古绝句!
       人这一辈子啊,无论你是英雄盖世,还是一介草民,故土总是被踏实、温暖这些字眼裹挟着。
       站在厚厚的落叶上,突然找到了踩在故土的质感——脚底软软的、暖暖的,这是秋叶回归大地,留给这一季最后的一点柔软!这种感受像极了故乡的意义——故乡,就是所有人生命归途,留在心底的最后一丝眷恋!
旅行随想
        我的内心总有一个向往远方的情节,因为远方充满未知的诱惑很让人心动,所以尤其爱旅行。在我看来,每一段旅行总是一个美好故事的开端 。或奇遇、或惊喜、或神秘、或感动......每一次旅行中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发生,于是,记录便成了我每次旅行之后必做的功课。
        在我看来,一场没有记下美好事物的旅行是遗憾的,我不想让自己带着遗憾来来往往,因而总是会留心旅途的风景,感悟路上的生活,体会一切和风景和心情有关的琐碎和美丽,每每结束一段旅行,都会把遇到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风景融入我的文字里,除了让自己在叙述中慢慢回味着旅行所带来的别样欣然,更愿意把旅行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感受蔓延一纸繁华,和关爱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外面世界的精彩!
        旅行中,我最喜欢的是记录,最不喜欢的是疲于奔命式的旅游!
        如果总想用最短的时间看最多的风景,那是最糟糕的想法。因为走马观花的旅行,永远找不到一处让你颇有感触的地方,最多也就是“到此一游”的浅尝辄止。当你害怕错过什么的时候,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
     多年的旅行经验让我明白,旅游的真谛就是“慢”。只有慢下来,才能用心体会旅游中的美妙。所以我最喜欢的旅行方式就是自驾游。利用一个较长的假期,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驾车前行,即可以随意改变前进速度,也可以随心改变旅行线路。在旅途的慢节奏中,淡然前行,走走停停,从不担心错过什么。路边的一个长椅,一颗石子,一片树叶,都有可能成为旅途中的一个故事,我会停下脚步聆听或者对话!在与它们交流时,内心慢慢变得很平静。所以旅行 就是要走慢一点,用心去体验。放空自己,忘记烦恼和压力,充分享受旅行带来的轻松和惬意!
& l8 q' r0 V6 i% ?2 J# l( F, r: t
     作者简介:史玉仙,女,河南孟津人。一个喜欢朗诵,喜欢写作,喜欢远方,努力把平凡的生活过得像诗一样美好的教育工作者。
& e1 K& B5 Q/ v7 a( D" J2 F0 _  e; a
$ M0 L, Q8 c; g8 g; U& J

/ X' `& n9 W( O" A! X6 d

673

主题

268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384
49
 楼主| 发表于 2025-2-16 10: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29.怀念《语丝》
华 实
      《语丝》杂文专刊,安徽省杂文学会和淮南市文联主办,余国松任主编,吴子长任编辑,省批刊号,从1994年元月创办,到l997年12月停刊,共编辑出版24期。
         这个由地市级文联挂名主管的刊物,实际只由1名编辑操持,加上并非全职的主编,充其量也就两人执事。别看它主办单位级別低,编辑人员少,名气可不小,在全国各地影响非凡,深受各界人士好评和欢迎。由于它比较深刻地诠释了杂文的警世醒世使命,焕发了坚韧不拔的杂文风骨和文理兼备的思辨精髓,因而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造诣高深的杂文作者源源不断为其提供稿件。使其所刊稿件,广泛含盖经史文哲和社情與论各个领域,而且宽容百家见解,不硬性贯输某一种思想,注重叙述有据,言之成理。
       仅从本人收存的1996一一1997年度的各期杂志看,上稿作者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就有曾彦修、徐城北、唐达成、牧恵、朱铁志、徐怀谦、毛志成、鄢烈山、朱健国、冯英子、何满子、张扬、吴若增、邵江天、赵相如、潘多拉、邹人煜,以及河南省的刘思、宋子牛、赵元惠、康群、黄绍英等。本人也有幸忝列其中。一般都不止一次上稿,连篇累牍者比比皆是。
    我与余吴二君,素不相识,只因投稿未见如故,而且至今无一面之缘。我对《语丝》的投名状,是那篇《冷看儒学热》,在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儒学热”在国内乃至全球甚嚣尘上的日子里,我发了一番异议,认为全是不切实际操弄造势,不无虚张声势之嫌,应予冷静看待,第一次向《语丝》投稿,得到采用。当年正在编辑《中原杂文选》的赵元惠先生见到,欣然推荐入集,只困出版社有人认为持论偏颇,未予采纳。
       改革开放初兴,性本恶、性本私观念风行,我以《性本私辨》发异议,提出人性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不可以性本私、性本恶理解一切,误导舆论。稿件投寄过去,本是异议各持之作,却得到了目录上封面的突出采用。
      《语丝》有个专栏《骁将纵马》,每期选一位重点作者发3篇作品,在封2上刊发作者漫画像和我的杂文观,栏目编排位置显赫。我在该刊发稿并不算多,却被重看约稿,我应约投寄《初识英国佬》《品味合众国》《隔洋看台湾》,经编辑和主编审定,冠名《域外三题》。说实话,我对这3篇稿子,心情是很忐忑的,可他俩都高抬贵手,一致通过,只是编委会审议时有编委提出一些异议,未能通过终审。尽管如此,他俩还是在停刊前最后两期刊物上把我的三题中的两篇稿子分別发表了。其实那两篇稿子,也是要担很大风险的,他们一概无所顾忌。
       回顾与《语丝》编者的稿件交往,我当年的人本观、人性观、人文观、历史长河观、人类发展动力观、国家和社会组织观等一系列不为世俗所容的观念,都在我所投寄的稿件中,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地有所表述,都得到了编者的认同和通融,也几乎是每稿必发,可见余吴二君与我的心是相通的,起码是能够为他们所宽容。这后一层,对于杂文刊物编者尤为难得和可贵,没有这一层意蕴,其工作状况和成效,是不堪设想的。
       很可惜,《语丝》这样的富有杂文内涵的刊物被莫名其妙地被停刊了,余吴二君这样的有水平有担当的杂文刊物编辑者经办者,也被莫名其妙地下岗它任了。
      作者简介:华实,本名黄秉忠,1956年在《学习》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杂文,近70年不改初心,自省“四手杂文”生涯,以终生做杂文人自励。

$ @9 T5 ^4 a2 k. J& v, e* e" g" t

673

主题

268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384
50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30.接地气的炖菜
山樵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信阳炖菜馆,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一时间信阳炖菜竟出现了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盛况,成了新宠,以我个人为例,对诸如炖鹅块、炖羊排是相当喜欢,尤其是秋冬季节,时不时地约上三两个知己好友到炖菜馆浅饮小酌两杯,在大快朵颐之时,酣畅淋漓之际,用心去感受一下这人间烟火气!
       不过话说回来,在素食主义流行、清淡的养生饮食颇为流行的当下,大家怎么会对这种做法相当狂放、跟精致和少油少盐的养生路数不仅没太大关系,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粗放型菜系如此认可呢?
        茶余饭后不由得胡思乱想一通,似乎揣摩出了一点原因,第一姑且称之为历史自然原因:众所周知,我们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一直是属于农耕文明。在生产力得不到有效的持续提高和夏季风不稳定的情况下,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中国古代底层群众一直处于一种渴望状态。所以咱们老祖宗自古就形成了一以“吃饱”为核心的饮食文化,至于吃的健康还是不健康,则另当别论了。因此信阳菜以其分量足、油水大、易饱腹等接地气的特点完美的迎合了我们传统的饮食心理习惯。第二我将之称为社会人文原因: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huang权辐射的范围和huang权不下县的基层家族宗法权力范围,这两个范围都不脱离“五同(同宗、同乡、同窗、同科、同门)”的影响,总之就是拖泥带水能攀上关系的圈子,而托人脉、找门路等社会行为,往往借助于这种熟人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对于极重宗法血缘文化和往来礼仪的传统社会来说,吃顿热热闹闹的所谓“家常便饭”当然是很必要的,毕竟没有什么不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在觥筹交错的饭桌上一顿天南海北、古往今来的畅聊(谈事情,不兜三个圈子再循序渐进表达来意,而是直入主题岂不是让人嘲讽“没文化”),此情此景下,炖菜由于其夹汤带水的特征,甚至于还可以加上小炉子——围炉夜话,甜汤加菜的同时可以不断给话题添油加醋,从而让大家更好的把酒言欢、剪烛话雨。
        2022年冬季,在全国各地纷纷搞起了轰轰烈烈的自觉居家活动时,我与爱人驱车来到了800里外的信阳。在好友带领下先后品尝了固始炖鹅块、罗山大肠汤等一系列信阳特色美食。我与友人应该属于五同之外的“同好”,都好喝茶,而好喝茶的人往往都喜欢自我标榜营养健康养生之类,但是对于我们二人而言,在饮食上则更加追求材料的地道和干净,做工的认真与规范。所以当吃遍信阳市之后,我好像明白了为啥信阳菜能够风靡河南各地,第一材料地道,让人放心,第二分量足,容易让人吃饱,第三做工狂放却不失细致(比如他们的豆芽都是掐头去尾摘好了才下锅,比较讲究),第四个则是经营者大多数都有着乡土气息很浓厚的淳朴和实在,说白了接地气的服务态度让人舒坦!
        吃饭是如此,生活似乎也应当是如此,工作更应该是如此吧!用踏实的态度,下踏实的力气,在踏踏实实的真材实料上认认真真的落实行动,而不能只做形式主义的工作,尽量不要有,非有不可的话也不要大量的占据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
     我们工作生活中常接到一些通知,看到一些指令,观其行文,那真是用词规范,句式整齐。从文本上来看不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还兼具一定的形式美,唯一的缺点就是让大家看不懂,或者说不好理解,这样的话此项通知或者指令的目的就很难有效传达出去了。做企业的想要实现盈利就得让员工更好地理解指令的内容,以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让消费者更容易明白产品的内容。如此当消费者有需要的时候,会更青睐于你的产品。多说接地气的话,多做接地气的事情,真材实料的给广大人民群众做一些有益于改善生活的行为,不要总是搞一些冠冕堂皇的,看似主题宏大、实则空洞无物的动作。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老百姓生活中最接地气的东西,希望咱们的老百姓能够形成更加高级的生活追求和更加丰富的理想!
* U' W" _2 i, n- \
       作者简介:山樵,男,河南省汝阳县人,一个在教学一线跟高中学生斗智斗勇的老师。

' [% G8 n( k( q
" \8 n& o( h  a4 U8 r
5 P0 w7 z- u, H% N! b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