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说伊索(1):伊索这个中文名字是怎么来的?|(河南)李红军
. J6 a8 E9 ]* U7 h+ J. v/ I. T
0 n5 c, c3 }5 q; W. o4 W, N( t; Y; ~; B, O# C3 Q' x
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6 T! F/ p$ w; g8 i' k/ v& M* R9 r3 F: ]% b' o6 B- K5 n3 D4 N
伊索的英文名字是Aesop,按照音译应该读作:伊骚蒲。
5 P& P6 R8 j5 i2 V$ o" o& p7 I5 s8 U b4 J
伊索,是翻译到汉语之后的中文名称。显然,伊索这个名称,并非老子所说——是永恒的名字,但它无论说起来、叫起来,还是写起来,都是非常合理、正当的名字。
: G9 q1 X5 R- i% E+ b
$ O8 i% r0 }# \6 o伊索生于约公元前620年,卒于约公元前560年,活了大概60岁,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寓言这种文学艺术体裁的创始者,著有《伊索寓言》。
7 P9 b9 u+ V8 g- L
! w8 j3 f1 i5 ^/ i6 ^+ {) P现在看,伊索鼎鼎大名,从小学课本开始,人们通过寓言故事,接触、学习并获得伊索的智慧。. p* L% ~3 n4 d6 u) ^4 u6 G w
% G+ Z, U+ {3 u' R/ a) B4 Q那么,伊索这个中文名称到底是怎么来的?
! C' m0 `( {% i8 K* s1 T+ Q0 ?8 K% k+ ]7 ]3 Q( m# a
1625年,由法国人金尼阁口授,我国明朝文人张赓笔录的书名为《况义》的书,在西安出版。况,指比方,如“以古况今”;义,指寓意。这就是《伊索寓言》最早的汉译本。书中 共有寓言38篇,其中有两篇是柳宗元创作的寓言,还有好多篇来源不明。
6 t; ~! b8 c/ X" A% r& w, l# }* g; `1 v9 p; _6 R! T3 f
令人奇怪的是,全书却并未提及作者伊索的名字。也就是说,伊索第一次进入中文世界,只是一个未名或者佚名的作者。5 x0 P, f9 ?4 d- I& [2 f
2 r- F) f2 [" y: v9 v/ p( K(早在《况义》出版之前,意大利人利玛窦和西班牙人庞迪我,就分别在其著作《畸人十篇》(1608)和《七克》(1614)中译介过伊索寓言。我国对《伊索寓言》的翻译最早应该始于利玛窦。
$ N' h0 [ `* L7 Y
H: `% i5 [) @利玛窦将伊索的名字译为“阨锁伯”,或写为“厄琐伯”。利玛窦称伊索的寓言为轶事。0 u& u2 s# D; l( j
6 r6 L" }7 n: {* _* ~7 w$ d$ W
庞迪则将伊索的名字译为“所伯”。庞迪我首次称伊索的寓言为:寓言。
) v0 y$ Q5 z5 W, L9 C
! Z" k! W0 h' ]+ @+ X4 |这是《伊索寓言》选译本的情况。由于两人选译的伊索寓言数量较少,而且又都是夹杂在其个人的著作中,所以,流传不广,知道伊索的这两个中文译名的更少。)' e6 \7 z3 _; G. o: ?6 h5 i8 U
, J3 L. o5 b& V9 i
1840年,由英国人汤姆·罗伯特和我国署名为“蒙昧先生”的人共同翻译,由广学会刊印的名为《意拾喻言》的书,系英汉对照本,共收录寓言81篇,也是第二个汉译本,又叫《意拾蒙引》。' N5 Z& W0 t {- ?( a
3 [. O9 c7 Y! l0 u) ?2 k( {. U+ R
这里的“意拾”,是用粤语音译的伊索的名字,即第一个伊索的中文名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望文生义的话,就是“意思拾起来”,这不正是寓言的宗旨吗?寓言的宗旨,反过来又成了作者的人名。
3 ?3 V9 L! w$ p6 G1 f' S9 ~: t
$ `: e) T: {6 p3 w1888年,由张赤山翻译,署名“(希)伊所布著,张赤山译”的《海国妙喻》,由天津时报馆刊印。全书共70篇寓言,其中36篇直接来自《意拾喻言》,其余34篇来源庞杂。这是第三个汉译本。0 N2 v: N q ?( w
2 Z" I2 N# n# k3 F: A
这里的“伊所布”则是伊索的第二个汉译名。伊所布这个名字极为接近伊索的英文名字发音,只是看起来有些生涩,不像是一个人名。如果真要望文生义的话,伊就是伊人,伊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指那个人;这个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个人;有时也指意中人。所布,就是所布道的寓言故事。
( z/ F( A7 ^5 u6 J0 r0 y9 S: M+ J3 T/ G+ Q. @% ^, m2 [ s/ T+ _
1902 年,清末翻译家林纾和严复的侄儿严培南、儿子严璩合作完成《希腊名士伊索寓言》的翻译。次年 9 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共收录寓言 300 则,是《伊索寓言》的第四个汉译本,又是第一个汉语全译本。
# S' n% J) I1 T/ L. P+ ^$ d" m$ E. ~0 P1 f# o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伊索”这个译名是伊索的第三个汉译名。望文生义的话,就是向那个人索取(智慧)。正是从这一版本开始,伊索的名字定型并延用至今(1902-2024),长达122年,活脱脱一个“百年老字号”了。但是,距离伊索的生年已经过去2644年,伊索这个老字号的人名与之相比,还是显得嫩了些。
( G0 t4 L& G! ?' n9 `* j4 u# L, D0 s# h7 P0 E5 [ \
2024.10.20偃师。
; K$ U- ?8 h; q1 V J
5 F, f1 }! X1 G2 l1 b&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