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作家看甄庄”之三十二 写意甄庄 王少华
( P& c6 _8 P& N. l
“甄庄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随手摸一摸,没准就摸出个春秋文化;随脚踢一踢,没准就踢出个秦砖汉瓦。”这是洛阳市杂文学会刘彦卿会长在介绍甄庄时说到的话。 这番话也许是到甄庄寻根访古、抚今忆夕,感受理解这个千年古村的密钥之一。 3月5日,我随洛阳市杂文学会采风团一行到偃师区翟镇镇甄庄参加文学采风活动。之前,我对甄庄的了解还停留在刘彦卿会长《甄庄何以千年》的文稿上,也不知道刘彦卿会长就是甄庄人。 据介绍,甄庄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新农村特色的古今文化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的魅力村庄。 搜寻历史记忆,虽然不曾记得甄庄这个村名,但翟镇的名称却记忆犹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市粮食局工作。粮食系统面临着转型任务,除主营业务外,开展了多种经营,积累了先期经验。因此,全市粮食系统在此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会后,我们参观了刚刚建起的小面粉厂、小针织厂、毛巾被单厂等乡村企业。那些花花绿绿“山”气十足的毛巾被单等丰富多彩的针织产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30多年过去了,如今,翟镇发展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但通过对甄庄采风,想必能够看到今天翟镇的缩影。 到甄庄后,看街道,看村委会大院、家风家训馆,看龙头企业,看商贸街,看青莲寺遗址,看洛神大街上的墙体画,看伊洛书画社和散布村头村尾的美术创作工作室,看洛神文化体育广场。和农民美术家、伊洛书画社文平川社长进行深入交流,等等。
2 ]2 h @7 G+ Y0 w! k v/ |# X 在6个小时采风活动中,任各种感官开足马力,广征博釆,各种听觉视觉触觉信息引起的思想激荡和情绪波澜,目不暇接,耳不胜听,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描绘甄庄之行的感受,选用4个词语概括,算是给千年甄庄奉上的一幅大写意吧。
5 J B7 k9 b- D9 x) z# g7 i 一、古意
2 q& I; p! s$ I 甄庄的“古意”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它处于洛河、伊河交汇之处,又称汉魏洛阳城的“两河流域”,民间俗称“夹河滩”。 甄庄离汉魏洛阳故城不远,属于京畿地区。即便今天,它距离偃师行政所在地首阳山镇只有5公里之遥,仍属“京畿”地区。 正因为有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的条件,水土适宜,在2000多年前,甄庄附近已经形成制淘中心,建于此地的甄官署、甄官井和甄官窑也史上有名。 甄官署负责为宫廷烧制陶制品,甄官窑是古代官窑,甄官井则是为烧制陶制品开挖的水井。在当时这块土地上窑口遍布,陶器烧制规模巨大,是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一点,从与甄庄相距不远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收藏的陶制品可见一斑。 除了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以外,最著名的便是文学史上“三曹”之一曹植创作的《洛神赋》了。《洛神赋》原名是《感甄赋》。后来,魏文帝曹丕之子曹明帝曹睿把它更名为《洛神赋》,并以此名闻名天下。 古时,洛水之滨曾有一个洛神庙。传说,这是曹植和甄妃邂逅的地方。40岁的甄妃被曹丕赐死后,曹植从洛阳返回封地,路过当年曾经的邂逅之地洛神庙时,触景生情,翻江倒海,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感甄赋》)。甄庄名字的由来据说也与古时候的洛神庙有关。洛水边上围绕着洛神庙而形成的村庄,便是今天的甄庄。在甄庄人眼里,虽然洛神庙和甄妃不是一回事,但是,甄妃已经化为洛神——洛水女神,洛神已经化为中华民族的美神——东方女神。 如果说甄庄村名的由来与洛神庙有关只是一种传说和猜想的话,那么,甄庄村名的由来与史书上记载的甄官署、甄官井、甄官窑有关,则是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另一方面,在甄庄20多个姓氏中竟然没有一个姓甄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甄官署、甄官井和甄官窑都埋于地下,踪迹难寻。洛神庙也早已经灰飞烟灭,不知去向。而今能够看到,并佐证甄庄曾经是千年古村的实物是保存下来的几通青莲寺古碑。! a8 M6 K0 ?+ T
最古老的一通石碑是2010年9月在甄庄小学后院的排水沟上发现的,当时以为它只是一块普通青石板,不料竟是一块珍贵历史文物。虽然碑文已模糊不清,很难辨认,但碑额上“重修白莲寺之碑记”几个大字却清晰可辨,文后落款处仍可看出“大明弘治X年”的字样。“弘治”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起止时间为1488年至1505年。可见,仅此碑已有500余年历史。可惜在搬运时,不慎将古碑断为两截。 “重修白莲寺碑”发现之前,在一堆建筑垃圾里还发现了另一块“古青莲寺”的青石雕刻匾额。经多方查证,得知是民国21年(1932年),甄庄村公所整修青莲寺时的遗留物品,该匾额上的文字由民国时期甄庄“四大文人”之首刘槐荫书写。 这两通碑,如今都保存在初步复建起来的青莲寺遗址院内,旁边就是原青莲寺小学。这些碑刻用实物向人们述说着甄庄的千年历史。
( l& x& z1 `/ v4 z8 V/ ?7 X
二、生意 甄庄的历史是一部“治穷”史。 1966年至1976年,是村里的极端贫困时期。每亩粮食产量只有400斤。从1969年前后开始,在“深挖洞,广积粮”“全党都要注意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的历史背景下,村里组织村民到洛阳修筑防空洞、填土方、拉石方、挖地基。出动300多人,到王城公园南面的工地上劳动,为村集体创收80多万元。 工程结束后,他们要自己找活干,小包工,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2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村民们在改革开放前的15年左右已经成为最早的农民工了。打工劳动帮助农民度过了那段生活最艰难的日子。 1979年以后,村里组织去烟台、潍坊等地考察项目,引进针织业,建针织厂。买机器,找师傅,培养技术人才。乡里村里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针织厂。有的厂一年挣60多万元。被单、毛巾、浴巾、帽子等针织用品,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织布机达到几百台。经济上开始翻身,出现了万元户。有存款,想盖房,谋发展,形成针织乡、针织村规模发展之势。我在粮食系统现场会后参观时看到的情景与这个时期的甄庄经济发展状态是一致的。 钱可以生钱。通过辛勤劳动积累之后,办工厂,买汽车,买收割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后来,村里开始发展新的项目,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制药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村里以洛阳远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了3个制药企业。为了给这些企业提供原材料,村里又发展药材种植业。药材种植的经济价值是粮食作物的5倍以上,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目前,无残留、无公害、高标准、高效的绿色药材种植基地正在形成和扩大。千亩药材基地正在逐步形成和壮大。“再造甄庄”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甄庄主要街道有两条。一条是甄庄村委会所在地东西方向延伸的主干道——岳洛公路甄庄段,村委会对面一路之隔就是洛阳远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另一条是南北方向的洛神大街,系村里南北方向的主干道,长达1.2公里。 漫步商贸街,可以看到一家挨一家的商铺和大大小小的工厂、车间、作坊。各种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也一应俱全。 以医疗服务为例,不仅看到“甄庄村第一集体卫生室”“甄庄村第二集体卫生室”的招牌和店面,还看到了中医馆的铺面。3000人的村庄,有了这些医疗诊所和门店,村民们可以小病不出村,就近就医,这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 I6 |! t6 _* ~5 ? 漫步洛神大街的时候,我被一幅幅巨幅墙壁画所吸引。当我要驻足拍照的时候,总是有轿车挡住画面的一部分。这条大街不仅是文化街、景观街,也是村民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些轿车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 现在,村里有20多家企业,主要是针织、制药、摩托车配件等,人均年收入1.5万元左右。 本想去看更多工厂、车间,甚至还想找一个针织厂看一看,或走进村集体卫生室看一看,聊一聊,可惜时间不够,也只得放弃了。 曾经长期担任甄庄党支部书记、今年已经86岁的刘铁林老先生,是甄庄村历史的见证人。还是洛阳远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说:甄庄的今天也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没有艰苦奋斗,没有脚踏实地,没有真抓实干,就没有共同富裕,就没有全面小康!
3 }8 U1 u$ `# q. n
三、诗意 乡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呼唤相应的先进文化与之适应。经济越发展,人们对文化的渴求越迫切、对文化的要求越高。+ q3 o$ f0 s2 S T4 u2 t' F: E
甄庄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且不说洛神文化体育广场那幅洛神图,也不说那从甄庄走出去的洛阳文史学者刘彦卿的《甄庄赋》,单是那1.2公里长的壁画长墙,就足以让你叹为观止了。 横贯南北的主干道是甄庄文化景观大街——洛神大街。是甄庄一道亮丽的文化民俗风景线,也是甄庄绘画之乡、农民画之乡的独特名片。 经仔细审视,我发现这些画是经过系统严密构思的匠心之作。 北面墙上24节气图最引人注目。一年春夏秋冬各个时节的农事活动都有生动而巧妙的表现。 特别是有农村生活工作体验的人,看完这24节气图,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其中许多生活和劳动场景都曾经是自己经历过的。看完这幅长卷就会对一年春夏秋冬,24节气农村生活、劳动的韵律节点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这里看一看,接一接地气,看一看24节气图,感受一下人间烟火,会唤醒对农村生活的记忆,加深对乡村故土的深度理解。春播夏耕,秋收冬藏,都在这幅图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南面墙体上展示的是70年以来农村的广阔历史画卷。内容包括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开始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30年。二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今天的40年。 70年以来发生在农村的每一个历史事件、典型事件,都在这幅长卷中得到了体现。针织劳作、墙体作画、直播带货等一幅幅画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变化的历史瞬间。建国之后的公社食堂、农业学大赛、农民喜交爱国粮等历史事件都能够在画面上找到。榨油、耍狮子、舞龙灯、丰收歌舞、回娘家、新春拜年、包饺子、过除夕、贴春联、说书表演、四世同堂、斗鸡、甩面包、锣鼓喧天、尊老爱幼、四世同堂等等民俗文化跃然画上。70年的历史和世世代代的民俗文化凝固在这幅历史长卷之中。 难免产生一种想法,北面墙体展现的是一年春夏秋冬12个月的24节气,南面墙表现的是共和国在农村走过的70年历程,折射出普通农民建国以来走过70年的历史记忆和难忘瞬间。 无论是24节气图,还是70年历史画卷,不仅展现出政通人和的光明前景,也体现出浓浓的烟火气息和扑面而来的诗意甄庄。 在24节气图和70年历史画卷的留白间隙,还镶嵌了以“秦砖汉瓦”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元素。把甄庄的历史画卷又回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魏时期。 美好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藏在诗意甄庄的墙画里。诗意甄庄不仅藏在一年四季24节气图里,不仅藏在共和国农村发展的70年历史画卷里,而且还藏在千年甄庄的历史变迁里,藏在二里头文化的元素里,藏在《洛神赋》描述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甄妃的传说中。 乡情、乡恋、乡愁,民风、民俗、民心,老乡、老家、老屋,家族文化、孝道文化、家国文化、农耕文明、现代文明,5000年文明的根文化、中国传统乡村的根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都藏在这60多幅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墙画长卷之中。 8 w, ]5 ]& p6 m
四、春意 离伊河不远,便是村西头的洛神体育游园,类似于一个文化体育广场。这个广场占地13亩多,具有休闲娱乐、体育锻炼、洛神文化、旅游观光等功能。门楼、凉亭、长廊、广场、绿荫、洛神壁画、墙画、篮球场、健身器械、儿童乐园等,应有尽有。《甄庄赋》也镶嵌在广场的墙壁上。《甄庄赋》的撰写和洛神体育游园的设计都是甄庄的游子回馈家乡的精心之作。独具特色的园林小品随处可见。在村庄有自己的文化体育游园的目前并不多见。 如果要在甄庄寻找大自然春意的话,莫过于到伊河之滨和洛神体育游园了。 伊河离村里仅一步之遥。伊水之滨,水草丰美,细水潺潺。五月的伊河之滨,春意阑珊,绿草盈盈,生机盎然。 老支书刘铁林说,要把甄庄打造成四季花海。不仅春夏秋三季有花,还要努力实现冬季有花看。已经组织专业团队研究实验。 甄庄农民画家村重点项目要上当升级。甄庄文旅文创展销中心项目 老支书刘铁林说:“我今年已经86岁了。我最看不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未老先衰的样子。村里的一对老年夫妻年龄合起来有90岁了,还活蹦乱跳的活着,干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他们相比,我还是个壮小伙呢!” 听了刘铁林书记的这段心声,我想起那句歌词:“我还想再活五百年!” 短暂的甄庄之行,我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暖暖的春意,甄庄人对未来的希冀、对前景的乐观、对未来的信心,更感受到了从甄庄折射出来的乡村振兴的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和大美未来。 " O# K; Y( Q5 M, \. K: O) D. ^+ J
作者简介:王少华,1965年出生,祖籍湖北省荆门市。在洛阳市直单位工作。河南省作协会员,出版有《走进英语角》一书,散文作品曾获奖并收入有关文集。
6 ~; C8 n' S4 A"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