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内循环——提倡服务货币化
我居住的单元楼,一对老夫妇,男九十岁,曾经是一名公务员,说话谨言甚微,女八十七,曾经在供销社工作,说话和气。儿女成家,儿女都有孙辈了。以前,老两口可以自己买菜,自己做饭,孙辈没有结婚时,经常来蹭饭,老两口乐此不疲,正所谓“儿孙绕膝,忙也是快乐的。”孙辈相继成家,有孩子了,精力转移到婴儿那里。最近几年,两个老人,眼镜也不中用了,手无力,步难移。老人把家务托付给外孙女,外孙女56岁,两个儿子都成家,外孙女的老公出去打工,外孙女白天负责老两口三顿饭,晚上回自己家住。一月工资3000元。
这里提供一种模式,生活自理的老人,每人每月服务费1500元。国家不断提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退休人员选择一对一居家养老。
河南省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分三挡,分别是2100元,2000元,1800元。按小时计酬,分三档分别是20.6元/时,19.6元/时,17.6元/时。给我们工作有启示。
启发之一,社区可以登记备案一批陪护服务人员,广泛调查,细化陪护内容,明确服务费。比如,小时工资明确为20.6元/时,以半小时为计费单位,12时至14时应支付中餐补贴费10元,18时至20时至晚餐补贴费8元。 形成一种,劳务换报酬的习惯。逐步推广,在服务老年人中形成共识。
启发之二,三甲医院,可以专门设立,陪护就医等待站,有意愿提供陪医服务的人员,在这里等待签约。小时工资明确为20.6元/时。如果需要推轮椅等,每小时工资另加5元/时。
启发之三,社区专门设立零工驿站。形成供需市场。
启示之四,雇工和雇主服务责任的界定。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签订劳务合同,因不可抗力,对任何一方造成人身伤害,担责以该次劳务费2倍为上限。
欣赏{:smile:}{:smile:}{:smile:}{:smile:} 法律工作者,要花费精力。专门制定,雇工服务免责权限。如果因为提供一次服务,连累一起官司。这个市场就不能形成。内循环,统一大市场,需要法律保障。 口头,劳务合同。雇工在服务站等待,雇主来雇工,双方沟通,口头约定。开始计时服务。特别,明确不可抗力情况下,雇工免责条款。雇工群体,以爱心温暖雇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