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2-8 13:26

《洛阳作家看甄庄》连载


走进甄庄看振兴 描绘古村新画卷——“洛阳作家看甄庄”采风活动侧记骆学文
   5月7日上午10:00,由洛阳市杂文学会和偃师区甄庄村联合举办的“走进甄庄看振兴 描绘古村新画卷——洛阳作家看甄庄”采风活动在洛阳农民画之乡偃师甄庄村拉开帷幕。来自洛阳市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作家30余人,与甄庄村“三委”主要成员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出席了采风活动启动仪式。   甄庄村位于汉代甄官署、甄官井、甄官窑遗址所在地,南临伊河,北靠古洛河,村中有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的青莲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改革开放后,甄庄的针织业起步早、规模大、示范带动效应突出,是闻名全国的针织专业村;制药业也闻名遐迩,独树一帜。近年来,甄庄农民画更是异军突起,使甄庄村华丽转身,一跃成为闻名中原的艺术村、河南省农民画示范基地。   为了真切体验我市乡村振兴的新变化,领略洛阳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成果,让作家们了解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鼓励作家们肩负使命,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感受乡村的新变化,用生花妙笔大力宣传我市乡村振兴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用心用情讲好洛阳乡村故事,助力洛阳美丽乡村建设,洛阳市杂文学会与甄庄村共同策划了这次活动。活动自2023年5月7日起,至5月31日止,共计25天,包括集体采风活动和个人采风活动。   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翟镇镇政府副镇长张冠一首先致欢迎词,代表翟镇镇党委、政府对洛阳杂文学会组织作家深入甄庄村采风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翟镇镇和甄庄村通过在省美术馆、洛阳美术家协会、市文联等单位指导下,组织开展的偃师区民间书画收藏展、全国牡丹画邀请展、偃师区新农村书画大赛、全国农民画大赛等活动,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显著变化。   甄庄村党总支书记刘涛杰随后介绍了甄庄的村情村貌及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打造农民画观光环线,建设洛神体育游园,河南省美术馆“乡村美学实践基地基地”和“河南省乡村振兴农民美术人才培养”项目实习基地的落地,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颁奖暨全国农民画展的举办,等等。   甄庄是洛阳历史文化名村,但一直“藏在深闺人不知”,近年来才注重村庄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为此,迫切需要各位作家朋友的智慧和力量,需要文学作品来加油鼓劲。翟镇镇党委、政府和甄庄村都希望各位作家经常来村里做客,走一走、看一看,用你们的生花妙笔助力甄庄发展,村里一定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接着,甄庄村伊洛书画社社长文平川、甄庄村集体企业带头人刘永照、曾担任甄庄村38年党支部书记的刘铁林老先生,分别以甄庄农民画、甄庄集体经济回顾、甄庄沧桑五十年做主题发言。尤其是86岁高龄的老支书刘铁林的发言,生动感人,铿锵有力,赢得阵阵掌声。   “走进甄庄”看什么,访什么,写什么?洛阳杂文学会会长刘彦卿敞开心扉,向采风团成员谈了他的思路和对这次活动的要求。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若问洛阳兴废事,请君只看夹河滩。   甄庄村是夹河滩82个行政村之一,但却与众不同,其特色之处在于“甄”和“庄”,采风的切入点应该是“甄”和“庄”。   甄庄之“甄”,指的是汉魏时期的甄官井、甄官署、甄官窑和甄妃,代表甄庄的古文化;甄庄之“庄”,则是洛神之“庄”、《洛神赋》之“庄”以及闻名遐迩的甄庄农民画之“庄”,体现的是甄庄的庄严、大气和素雅。甄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地方。来到这里,可以尽情地忆乡愁、察乡情、看乡景、听乡音、品乡味。希望通过今天的考察、采风,认真梳理自己的甄庄情结,不管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还是触景生情、举一反三,都要把它写下来、留下来。不拘一格,不限体裁,畅所欲言,把自己对喂羊庄的情怀抒发出来,以杂文人的视角给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村庄一个刻画或素描。通过我们的采风作品,展示甄庄新时代新风貌的独特魅力。   启动仪式结束后,采风人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洛阳远洋制药有限公司、伊洛书画社、青莲寺、洛神体育游园等甄庄知名企业、文化场所和景点。所到之处,满眼景致,遍地故事,触景生情,大家不禁对甄庄村的历史文化及其发展变化无不啧啧称赞。   午饭后,采风团成员根据村里提供的重点采访人员名录,或在村委会办公室,或在伊洛书画社,与村民代表进行深入访谈,还有的采风人员走进重点企业和农户家中做一对一的采访。直到下午4:30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甄庄村。   文化彰显品格,文化凝聚力量。   甄庄之行,虽然只是开始,但一天的活动既紧张又充实,给采风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利用好这次采风机会,解开“艺术点亮甄庄”之密码,从一个作家的视角讲好甄庄故事。
目录序 (1)                                                            昝宏仓
甄庄特写(2)走进甄庄看振兴 描绘古村新画卷——“洛阳作家看甄庄”采风活动侧记                                  骆学文一惊三叹甄庄村 幸福不忘带头人                                    杨东红甄庄掠影(3)从哪里走进甄庄                                                             刘彦卿墙上彩绘农民画,堤边洛神游乐园                                     宋扬甄庄写意                                                                      王少华走进甄庄                                                                      刘丽平甄庄印象                                                                      刘育章农民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敖玉梅甄庄人ㆍ甄庄梦ㆍ甄庄情                                                 马银霞甄庄小记:乡村振兴的内驱力                                           姚远嵩山石前感受甄庄                                                          于剑涛
甄庄之甄(4)甄庄是中国的缩影                                                   岳建国甄庄的“求甄”之路                                                      尹承伟一片瓦连接的甄庄古今                                             王正军一个村庄的风流韵事                                                梁   凌由甄庄之甄转音所想到的                                          沙   草
甄庄之庄(5)田陌闾里文脉长                                                       李向伟冬雪老屋                                                                王少华如果洛神来到甄庄                                                    桑   笛甄庄村的文脉、经脉和人脉                                        杨建乐甄庄有块儿八宝地                                                    孙建邦甄庄之美                                                                徐锐锋农民画,乡村田园的精神具象                                     孙小景从《洛神赋》到《甄庄赋》                                        敖玉梅《甄庄匠人》等获挪威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                   文平川
甄庄史话(6)青莲白莲皆是“莲”                                                   杨培放千年悠悠青莲寺                                                       刘育章一张200年前的甄庄契约                                          刘彦卿“温罐水”暖热了甄庄                                                孙建邦回眸大集体时代的甄庄                                              孙小景甄庄学校记忆                                                          陈北斗甄庄的教育岁月                                                       刘丽萍甄庄故事(7)甄庄两件往事                                                         孙建邦花香只道是寻常                                                      梁 凌董事长今年八十六                                                   高军朝龙王庙里说柿园                                                      刘彦卿甄庄人三次“吃螃蟹”                                                 李向伟甄庄周边的三条河                                                   刘彦卿由甄庄孤独书屋说开去                                             王根龙甄庄人物(8)甄庄村的战斗堡垒                                                   查文科甄庄魂                                                                  于剑涛甄庄人了不得                                                         武秦生在执着中前行——甄庄村副支书、农民企业家文立会素描                   苗保平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昝孟节采访手记                                                 李赛智亦商亦文魏进朝                                                      刘彦卿甄庄村的两位老干部                                                和文高甄庄民间民事调解员曹建立                                       左永生
古村新貌(9)洛神奇妙游:从洛神大道到洛神广场                           杨培放不辞长作甄庄人                                                      桑   笛甄庄村居图                                                            许宣知甄庄的“甄真家佳”                                                    杨建乐三访甄庄                                                               武秦生甄庄,真中                                                            于剑涛美丽甄庄颐养乐                                                      许宣知甄庄,我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马银霞与甄庄村民拉家常                                                   沙   草甄庄针织与翟镇针织之乡                                          苗保平漫步甄庄品乡愁                                                      李赛智后 记
序昝宏仓
   欣闻《洛阳作家看甄庄》结集出版,这不仅是洛阳市杂文学会的一件大事,更是甄庄村的一件大事和喜事。   十分感谢我的挚友刘彦卿精心组织的“走进甄庄看发展,描绘古村新画卷”采风活动。三十三位作家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甄庄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描绘和评述,甄庄的形象因此而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书中收集的56篇文章,此前虽已在微信朋友圈里一一读过,但此时捧起书稿,再次拜读,依然被各位作家的创作激情、高超技艺和优美的文字所打动。深感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很有收获!不少作家朋友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想着对甄庄村三委班子来说,更是大有裨益!这些作家大多自带流量,他们对甄庄的推介和宣传,必将增加甄庄人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对洛阳的乡村振兴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和彦卿都是甄庄村人,从小一起长大,自小学到高中一直同学。彦卿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大学毕业后长期在政府机关从事政策研究工作,兢兢业业,为洛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工作之余,彦卿这几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享誉文坛。近些年来,他一直在用笔、用心关注支持家乡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诸如,续家谱,编村史,挖掘甄庄史料,为甄庄赋诗作文、著书立说,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这次搞的作家采风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甄庄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村落,非常荣幸我生在甄庄,长在甄庄。从各位作家的文章里,我看到了甄庄更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如,我小学、初中所在的甄庄学校,只知道是一座大庙,原来还是一处千年古刹;再如,小时候写作文经常写到,可爱的家乡,伊洛两河环绕……原来,除了伊河两河之外,还有一条马庄河,等等。   近年来,在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下,甄庄丰富而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已逐步变为发展优势,甄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的那种不畏清贫,敢想敢干,奋力卓发,求真务实,正在凝练成一种实干兴村、造福一方的甄庄精神。这既是一种具有甄庄特色的干事创业精神,又是一种与时俱进、永立潮头、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每一个甄庄人都愿意为家乡更加美好贡献一份力量!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甄庄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而且会不断丰富多彩。诚挚欢迎更多的朋友走进甄庄,感知甄庄,宣传甄庄,助推甄庄!
    作者简介    昝宏仓,洛阳市偃师区甄庄村人,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二级巡视员。曾任栾川县县长、中共洛阳市西工区委书记等职。          

雨做的云 发表于 2024-12-8 19:18

偃师名村。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2-9 09:05

雨做的云 发表于 2024-12-8 19:18
偃师名村。

“洛阳作家看甄庄”系列之二 甄庄是中国的缩影 岳建国    洛阳市杂文学会组织的“洛阳作家看甄庄”采风活动,我原本是要参加的,由于爱人身体不适未能成行,但我对洛阳的夹河滩的甄庄村很有兴趣。为了弥补遗憾,刘彦卿先生给我发来了一些关于洛阳甄庄历史沿革的史料,翻阅后感慨万千。在我看来,甄庄就是中国的缩影。   外国历史学家曾说:伊洛河文明是东方的两河文明。伊洛河文明的中心是夹河滩。甄庄村位于洛阳夹河滩的中心,联系到甄庄村各姓氏家族的成长史,觉得这个说法比较靠谱,二者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大约在6000年前,亚洲西部平原上的第比利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今伊朗、伊拉克一带),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后人简称为“两河文明”,原因是这里具有孕育早期农业文明的三大硬件:大片沃土、充足的水源和温暖湿润气候。这与地处温带大中原核心地区的伊洛两河区域的洛阳、最早孕育出中华文明的伊洛两河文明多么相似!         西亚“两河文明”向四周的埃及、印度、西欧等地传播,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东亚中国的“两河文明”,虽起步较晚,但也同样向四周扩散,东北地区、甘肃、蒙古、广东、福建、云南、贵州以及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都是它的足迹和目的地。         看看甄庄的千年迁徙史:中原—南方—东南亚—欧美,其路线图和“东亚两河文明”的扩展路线十分吻合,其中的逻辑和意义,让人无限感叹和联想。         据刘彦卿先生考察,从甄氏各个家族在洛阳夹河滩共饮甄官井之水至今,其后裔在国内已经扩展到43万人,其中4万多人以客家人身份居住在广东省及香港、澳门地区,有的在东南亚,还有一部分定居在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英国、哥斯达黎加等国家。这些家族的荣耀和对当地文明成长的贡献暂时无法了解,但我们可以以其他客家人家族为例,来做个大致的对比和评估。         福建有个著名景点叫“土楼”,就是来自中原的客家人建造的,保存良好,属于西欧那类集家族居住、社交、互助和防御土匪打劫为一体的私人城堡式建筑群。这种极有特点、外形与结构独一无二的建筑,在设计上是一大创新,既遵循了“天方地圆”这个中原古老的哲学理念,继承了儒教文化倡导的父系家长制传统,又把汉瓦、木头支撑结构及雕刻等复杂技术复制到那里。最终,在那个偏僻、人口不多、经济落后、秩序混乱的蛮族地区,建设成一个先进、美丽、富裕、秩序良好的文明乡镇。         同为客家人的甄氏后裔们,他们散局在那么广阔的地方,肯定打造了许多个这样的文明成果!      在刘彦卿先生传来的资料中,详细介绍了甄庄与甄官井的历史因缘、生存相依和千年情结,称甄官井是甄氏各家族的价值观和共同精神图腾,这是很准确的概括和评价。我觉得,仔细研究中国“井文化”,还可看到古老但不衰的中国国情的一些背景和成因。   有土地就有村庄,有村庄就有聚居,就有大伙齐心合力挖掘的水井,水井又维系了家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建立小社会。这是旱作农业社会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原因。   因为土地和水井不可移动,所以古人用伤感味道很浓的“背井离乡”“漂泊”“浮萍”等词汇形容迫不得已的迁徙。这也是中国人善于落地生根、生命力强大、留恋和依赖熟人社会的基本原因。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古训是中国人宗族意识、孝道观念、崇拜古代伟人和文化经典的原因之一。在生产工具简陋的时代,水井难打,好井更是难得,土地不能再生,温饱已属不易,家族必须“守土有责”,于是对陌生人和远方的人持警惕心态,这是国人“老乡崇拜”、缺乏商业智慧和灵活外交思维的原因之一。         过去,家家都要天天到井里打水,人流不断,老井的旁边往往有可以乘凉的大树,所以一口老井就是一个闲坐聊天的公共场所,一个娱乐中心,一个小社会,是村民打发无聊苦闷、满足社交需求、交流信息和经验、增加邻里亲情、维护血缘地缘情结等共同信仰的重要场所,类似于基督徒爱去的大教堂或穆斯林爱去的清真寺。因同吃一井水,所以“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是中国农民邻里关系“既纷争不息又转身言和”的基本原因。不像目前的城里人,一言不合,即使是对面邻居,也会整月整年“老死不相往来”,行如陌路。         伊洛河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从“伊洛竭而夏亡”这个古语可见一斑。如把它比作一棵古老挺拔又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千年甄庄村则是为这棵大树提供营养的一条根系,更是大树孕育的一颗种子。   尽管目前的甄庄村已没有甄氏人家,但不影响甄庄成为中原或中国的缩影,我们对甄庄有多少拷问和了解,就会对古代和近代的中国有多少追溯和解读。甄庄人的聪明和智慧、经历和贡献以及局限和教训,是中华民族保护和借鉴古文明、建造新文明的样本之一。   因此,挖掘甄庄村的历史细节、研读其多元的文化价值,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岳建国,河南南阳西峡县人。河南省杂文学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大河报》原首席评论员。出版有《中国式内向》《每日遐想》等各类著作、文集十余部。

石在 发表于 2024-12-9 10:23

关注。

ssot 发表于 2024-12-9 10:35

http://tp.lyshangdu.cn/forum/202412/09/072837o135k8zbgwpswk04.gif

三生有幸 发表于 2024-12-9 11:09

欣赏佳帖。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2-10 10:24

三生有幸 发表于 2024-12-9 11:09
欣赏佳帖。
“洛阳作家看甄庄”系列之三
走进甄庄

刘丽平


      有言曰:一个朝代的结束,留下的只有文化。汉魏时期的烧窑遗址,成就了今天的甄庄。今天的甄庄都有哪些特色呢?请跟着我走进甄庄。
      2023年5月7日上午,天阴沉沉的,似雨未雨,但并不影响杂文学会的作家们走进甄庄,采风甄庄。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到达甄庄将近十点,我们直接来到村委会举行采风活动启动仪式,然后深入村庄,忆乡愁、察乡情、看乡景、听乡音、品乡味。      走在宽敞的乡村水泥路上,满目惊艳,只见一街两行的行道旁,色彩鲜艳,妩媚瑰丽的玫瑰花把整个村庄渲染的生动灵秀,不经意间,一股一股的浓香扑鼻而来,欣欣然如入仙境,远处隐隐约约好像还传来“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的吟唱。
这声音好耳熟!这不是曹植么?怎么还在恋着宓妃。这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不知道迷倒了多少痴男怨女,而今,又把甄庄带入一种层浓郁的久远的陈年味道。热烈纷争的汉魏,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快来看啊!看这满街的墙体画!不知道是谁在前面惊呼,把我从美妙的幻想中拉回现实。小乡村里还有壁画?实属罕见。我加快步伐跟了上来,果不其然,只见道路两旁除了盛开着娇媚的玫瑰花,洁白的墙壁上,还布满了色彩不同、内容各异的壁画,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有秋季大丰收的景象,有尊老爱幼的景象,有闲适生活的景象,有莲塘戏水的景象,有乡村建设的景象。还有有庆祝节日的景象,有和谐家庭的景象,不一而论。人物栩栩如生,景致千姿百态,让我浮想联翩。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甄庄人开始自由挥洒自己的想象力?什么样的情况下,甄庄人的想象力得以丰满?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甄庄人能够创作出如此丰富多彩的高层次的艺术作品?带着这些疑问,一路赏花娱画!待到走进青莲寺旁边的伊洛书画社,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      在书画社,各个画室、展厅,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画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据文平川社长介绍,这些画幅全是村里的农民画家之杰作,五年前,村里出面从洛阳聘请有名望的画家到书画社对喜欢画画的村民免费培训。因为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提高了,精神层面也不能落后,不甘落后的村民纷纷报名学绘画。绘画的体裁,大多来自农民的日常生活,从每幅画的构思、内容的配置、色彩的使用可看出,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是画不出绚丽多彩的画作的。从画作的内涵来看,如果没有祥和殷实的生活环境也不一定能创作出这般生动灵秀的画作,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些优美的画作,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为画家和村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和荣誉。
      正在我欣赏画作时,农民画家雪玲来到我身旁,她衣着朴素,形容平和,咋一看,根本和画家扯不上关系,然而,她确实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画家。她告诉我,她们创作的这些画,有的被其他地方的博物馆收藏,并买走了画作的专利。有的画作以合适的价格已卖掉,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有一部分画作在一些地方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村民免费学习绘画,学有所成后再免费传授他人。整个甄庄村,无论年龄大小,没有一个游手好闲的人,而且大部分人都是业余画画,平时还有自己的主业,如种庄稼、搞针织、开超市等等,同样做得有声有色。他们加工的针织品好多出口国外,很受欢迎。
      每家每户每年大概能挣多少钱?我问雪玲。      轻轻松松挣几万没问题,多者可以挣到十万八万不等。只要做,就一定能挣到钱,虽然大家不缺钱,但每家每户都在努力做者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听她这么一说,我开始羡慕他们了。      画画不仅愉悦了精神,还能不同程度的带来经济效益,一举两得啊!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努力做着自己该做做的事情,整个村庄里的村民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尊老爱幼,正如他们的画作所表现的内容。
      看着甄庄人红红火火的日子,让我想起了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想起了精准扶贫战略!想起了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起了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想起了党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甄庄人的生活状态,甄庄人的精神面貌,不正是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吗?
      甄庄村的老支书刘铁林在采风启动仪式上说:我们要把甄庄打造成花的世界,画的海洋!这花的世界和画的海洋的背后,不正是甄庄美好明天的写照吗?
      走进甄庄,走进甄庄的精神世界,走进甄庄的美好未来!为甄庄点赞!

    作者简介:刘丽平,女,洛阳市某高中政治教师,洛阳市杂文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协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

soot 发表于 2024-12-10 11:06

记得当年有个张建邦,卢市长的秘书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2-10 14:10

soot 发表于 2024-12-10 11:06
记得当年有个张建邦,卢市长的秘书

张家大姓,人家驾驷。一字之差,咱跟人家差远啦{:lol:}问好啦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2-11 07:48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2-10 10:24
“洛阳作家看甄庄”系列之三
走进甄庄



“洛阳作家看甄庄”系列之三从哪里走进甄庄刘彦卿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提到洛阳的历史文化,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洛阳,双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踏便是秦砖汉瓦。   秦砖一般是指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新建宫殿用的砖石。由于当时国力强盛,加上秦法严苛,用料和做工等标准都相当高,又因项羽入咸阳后火烧秦宫殿,加上历史久远,存世的秦砖特别稀少,显得比较珍贵;汉瓦是指汉代的瓦当以及各种陶器,因为战乱和天灾,存世也相当稀少。如果说秦砖是西安人的骄傲,那么汉瓦尤其则是官窑烧制的各种陶器,则是洛阳人的骄傲。   但是,你知道汉代烧制瓦当以及各种陶器的官家窑口在洛阳的什么地方吗?   ——洛阳夹河滩的甄庄村!   当年,在甄庄村周边,分布有甄官署、甄官井、甄官窑。其中,甄官窑之窑口,遍布整个翟镇镇域,由此不难想象汉代甄官窑烧制瓦当以及各种陶器规模之宏大。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时任御史中丞的司马光因直言王安石“进拒谏之计”“用残民之术”而被弹劾,遂请求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自己退居洛阳,编撰《资治通鉴》。回洛途中,经过汉魏故城,看到故都废墟之上依旧是碧草满城,春风哪里知道人世间的兴衰更替,联想到朝代频繁更替,洛阳城屡建屡废,历经磨难。然人事兴废不过是时光流转之中的一瞬,而地点却亘古存在,不仅感慨万千。于是,留下了那句著名诗句——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顺着司马光这一千年一叹,如果接着往下追问:若问洛阳兴废事,我们应该看哪里?   毫无疑问,是洛阳的两河流域——夹河滩。   2014年,我的《洛阳夹河滩史话》一书出版发行,全书用20余万字阐述了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观点:如果把上海滩看作是“中国经济第一滩”的话,那么,洛阳夹河滩则是“中国文化第一滩”。全书在对“夹河滩的都城文化”“夹河滩的水文化”“夹河滩的佛教文化”“夹河滩的风月文化”“夹河滩的诗词文化”阐释之后,提出了这么一个口号:若问洛阳兴废事,请君只看夹河滩!   洛阳夹河滩,西起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的李城路(今三川大道),东至偃师区岳滩镇岳滩村与顾县镇杨村之间的伊、洛两河交汇处。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16.9万人。自西向东分布有李楼镇、佃庄镇、翟镇镇、岳滩镇4个镇,82个行政村。   隶属于偃师区翟镇镇的甄庄村,便是这82个行政村之一。同处夹河滩上的82个村庄,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甄庄有别于他庄之处何在?“甄”也,“庄”也!   甄庄之“甄”,来自汉魏时期的甄官井、甄官署、甄官窑和甄妃,以及更早的甄人、甄工。烧窑制陶、制作汉瓦在当时绝对属于高科技,所以,甄庄一带应为汉魏时期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最早的“甄人”被天子赐姓为“甄”,使得这里又成为中华甄氏的发源地,以至于在东汉末年甄妃不顾战乱、冒着生命危险从邺城跑到这里祭拜先祖,并有幸在洛神庙里邂逅曹植。   甄庄之“庄”,出自洛神之“庄”、《洛神赋》之“庄”,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之“庄”,体现的是甄庄的庄严、大气和素雅。当年的甄人、甄工,无疑就是当下的“大国工匠”。他们三下两下、轻描淡写地就在瓦当和陶器上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纹饰图案。受其浸染,甄庄村的绘画成为一种传统。传至当代,从甄庄村走出去的文柳川、文平川兄弟二人享誉中原。哥哥文柳川工文人画,弟弟文平川工农民画,他们二人的艺术成就以及由其带动起来的甄庄书画之乡,让甄庄之“庄”锦上添花。进而使甄庄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地方。   从哪里走进甄庄?毫无疑问——“甄”“庄”。       作者简介:刘彦卿,洛阳夹河滩甄庄村人,长期在政府机关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现为河南省杂文学会执行会长,洛阳市杂文学会会长。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洛阳作家看甄庄》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