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伊阳)民国县署、县政府机构及县知事、县长
汝阳县(伊阳)民国县署、县政府及历任知事、县长
民国元年(1912年),伊阳县(汝阳县)根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通令,改原县衙为县知事公署(简称县署),改知县为县知事,县知事为县的行政长官,隶属道尹。县署机构多袭县衙。民国9年(1920年),县署对机构进行改革,改三班(壮班、皂班、快班)为“警察队”,改六房(吏房、礼房、户房、刑房、兵房、工房)为书记处。
民国16年(1927年),改县署为县政府,改县知事为县长。县政府设二科,第一科掌内务、教育、建设、司法、收发、监印及党务事项;第二科掌国地税捐、公债、货币、出纳款项及不属于他科之事项。二科之外,附设征收处,受县政府指挥,并商承第二科办理全县地丁杂税及其它征解事务。后来,县政府由两科增为三科。据《河南政治视察》记载,民国24年(1935年)伊阳县政府设县长一,承审员一;第一科长一,科员一;第二科长一,会计主任一;第三科长一,技术员一;另有统计员一,事务员一,度量衡检定员一,书记长一,书记七。县政府附属机关组织还有教育局、财务委员会、警察所、救济院、县立医院、田赋征收处、催收所、监狱及看守所等。民国27年(1938年),张维寅任县长时,县政府体制改为会计、秘书、军法、统计4室和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劳动、兵役等8科。民国36年(1947年)解放前夕,国民党县政府机构设置有秘书室、会报室、统计室、电台室、军法承审室和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军事科、警察局、稽查处等。
民国时期伊阳县(汝阳县)知事、县长更迭表
张利见,上蔡,1912年
李应联,1913年3月29日
高廷璋,1914年2月23日
王者樑,字济凡,浙江绍兴,1914年5月19日
高自明,1917年
冯元斌,字诚斋,湖北黄陂,1918年1月17日
白垚,河北通县,1920年
田沛,字子霖,河北武清,1921年
郑国翰,邓县,1922年
王汝舟,淅川,1923年
武殿奎,1923年
雷琪,罗山,1924年
丁宝琛,1925年5月16日
王开诚,1926年3月31日
娄岑,1927年2月4日
张守培,1927年
金焕然,1928年5月11日
傅仙舟,安徽广德,1928年5月
杨幕亿,1929年5月17日
张宗黄,河南,1929年5月31日
张跃武,1929年
韩景宏,1930年,
吉崧传,字少峰,南召,1930年
杨保福,偃师,1930年11月20日
李葆惠,光Ш, 1931年4月15日
黄元翰,光山,1931年7月27日
路尔忱,扶沟,1931年10月1日
杨宗律,沁阳,1932年3月4日
姚宗望,杞县,1932年11月8日
李培煦,字育涵,息县,1933年6月2日
王金铭,山西穆山,1933年11月4日
张习瓒,字效清,鄢陵县,1934年8月1日
张维寅。怀庆,1937年
安教信,山西文水1938年6月3日
郭子彬,洛 阳,1938年11月
王济汉,字倬峰,新蔡,1943年3月7日
王凌汉,1944年6月
于鸿谟,字典五,河北清苑,1945年11月13日
庞公璐,字幼佩,宝 丰,1946年12月7日
王凌汉,伊阳蟒庄,1947年9月
赵宏,洛 阳,1947年10月
谁知道每个县长的详细情况 吉崧传,男,汉族,生于1888年,卒于1961年。字少峰。自幼聪慧,十五岁为清末秀才,十七岁考入河南开封路军学校,十八岁保送入“**部通国**速成学校”(即保定**速成学校)。曾任团长,七十六师上校参谋处处长,二十路军总指挥部少将参议。1919年任于右仁总司令部参谋长,1921年河南省督署参议,1930年,任伊阳县长。一生正直清白,爱党爱国。 1938年,郭子彬就任伊阳县(今汝阳县)县长。郭子彬在县长任上注重科技推广和教育,首次在当地使用了直流收音机,放映了无声电影,安装了电话,扩大了联系范围。他曾开办伊阳公办初级中学教育和私立中学教育,实行国民义务教育,各乡建立了中心学校,并组织举行了全县学生运动会,普及现代体育。后来,郭子彬还担任了洛阳县县长和南阳县县长等职。 吉崧传,男,汉族,生于1888年,卒于1961年。字少峰。自幼聪慧,十五岁为清末秀才,十七岁考入河南开封路军学校,十八岁保送入“**部通国**速成学校”(即保定**速成学校)。曾任团长,七十六师上校参谋处处长,二十路军总指挥部少将参议。1919年任于右仁总司令部参谋长,1921年河南省督署参议,一生正直清白,爱党爱国。 扶沟县城西街人路尔忱,字丹初,号平甫。 安敦信(1903~1952),山西省文水县人,北平大学毕业,有爱国思想和正义感。“七·七”事变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8年6月,安敦信被委任为伊阳县县长。
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