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 发表于 2024-2-5 19:44

洛河—洛阳—千年帝都—河洛文化 作者--石南

洛河—洛阳—千年帝都—河洛文化                                    作者----石南水是生命之源,洛河孕育了中原重镇洛阳,也成就了千年帝都的辉煌,它与黄河交织形成的河洛文化讲述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故事和无数英雄豪杰的悲欢离合。洛河——古称雒水。即上古时期河洛地区的洛水。因河南省境内伊河为重要支流亦称为伊洛河。洛水是黄河右岸的重要支流。洛水在陕西境内分为北洛河与南洛河,北洛河在陕西境内汇入渭河而后汇入黄河。河南境内的洛河《陕西省地理志》称为南洛河。洛河源出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南洲地区与蓝田县,临渭南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该地区地处海拔2028.4米的东秦岭龙凤山东南。《山海经》曰:“灌举之山,洛水出焉。”河道全长447公里,陕西省境内128.9公里,河南省境内366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河南省境内流域面积为1577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3.5%。主要支流陕西境内有文峪河、石门河,河南境内有伊河。洛河在陕西省流经洛南县,在河南省的卢氏县河口街进入河南境内,然后一路向东流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在巩义神堤山汇入黄河。洛水开发历史悠久,特别是在河南省境内《水经注.谷水注》称,西周时洛阳附近已修有汤渠,唐代曾引伊、洛河水灌溉地势较高的农田,是形成古代文化、经济中心重要的地理条件。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曾建和扩建。洛河在解放前由于陕西地势远高于河南并且没什么像样的水利工程,所以在洪水到来时河水漫流,洪涝灾害经常发生。解放后除陕西省在上游修建了大量的水利防洪工程之外,河南省在洛宁县故县村修建了大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370平方公里,可将洛河20年一遇的洪水削去2000~5000立方米/秒,为洛阳提供了很大的安全保障,并可提供5立方米/秒的生活用水。特别是建国后,形成了伊河陆浑灌区、伊东灌区、洛宁县引洛灌区、宜阳引洛灌区等分布广泛的完善的灌溉体系,对洛阳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很大。以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形成的中心地区被称之为“河洛地区”。河洛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由此形成的河洛文化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文化,这一地区是“中国”名称的来源。远古时伏羲长期在河洛一带活动,“河图洛书”的传说就发生在河洛地区。相传当时伏羲氏只见有一匹龙马从黄河浮出水面,其背负河图,有一只神龟从洛河浮出,其背负洛书。他受“河图”和“洛书”的启发画了八卦,这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化为洛神。皇帝当时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新安县的青要山就是皇帝的密都所在。还有帝喾(ku第四声)也曾生活在偃师境内。河洛地区长期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的都城所在地。尤其是洛阳,更有古代的国家制度和都城制度的发轫,基本都是在此完成。古代的两次重大社会制度变革,即由奴隶制的确立和封建制取代奴隶制都与都城洛阳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河洛地区也是五大学说流派建立的平台和发源地。河洛文化源远流长,洛阳也是精英辈出。司马迁在洛阳受命写《史记》、班氏兄妹在洛阳著《汉书》、陈寿在洛阳撰《三国志》、司马光在洛阳完成《资治通鉴》。 而《尚书》开创了中国散文的先河;《诗经》则是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洛阳人虞初著《周说》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开山之作;汉代词赋、建安文学、汉魏文章、唐宋诗词都成了河洛文学的辉煌。科学技术发明也荟萃于河洛地区。如,偃师二里头出土的夏代青铜器;夏代杜康在洛阳发明酿酒;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东汉蔡伦创制了“蔡候纸”;魏晋发明家马均发明了龙骨水车、水转百戏等等。河洛教育一向称为发达。偃师二里头夏都有最早的“庙堂式大学”;东汉著名的洛阳太学是世界上最早的国立大学和研究生院;东汉鸿都门学,是最早的高等艺术专科学校;隋代炀帝于洛阳创立科举制度;唐代武则天首创殿试并设武举。河洛地区对社会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伏羲、皇帝、帝喾、大禹、商汤、伊尹、周公、老子、苏秦、白圭、贾谊、刘秀、班超、班昭、张衡、蔡伦、王充、华佗、马均、曹操、曹丕、曹植、司马懿、陈寿、裴秀、左思、孝文帝、隋炀帝、韩擒虎、宇文凯、唐太宗、武则天、狄仁杰、韩愈、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贺、吴道子、李龟年、玄奘、神秀、一行、赵匡胤、赵普、吕蒙正、欧阳修、司马光、邵雍、二程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等不胜枚举。洛河,她将在历史长卷的笔墨印记中,将河洛文化烙印在人们心中。她根文化的位置深深得以传承,千年帝都焕发出更加亮丽的异彩。而洛河这条生命之河,她不仅滋养着一方热土和世代人们的生存,也孕育了千年帝都,更见证了河洛文化的开创、发展与辉煌。再看今天的洛河两岸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洛浦秋风景色更胜当年,河流清潺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她仍将以她的胸怀和乳汁继续拥抱、温暖和哺育着我们的家园——洛阳。

石在 发表于 2024-2-6 08:56

欣赏。

班大为 发表于 2024-2-6 22:03

地灵人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洛河—洛阳—千年帝都—河洛文化 作者--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