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道圈里的笑声
标题:磨道圈里的笑声
正文:
我30岁那年,正值“而立”的岁月,身体强壮,无病、无灾、无饥荒,家庭生活无忧、无虑、无外债,可以说是吃穿不愁,花钱不愁。这些全得益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广大农村农民恰逢过上好时代。
那年月,我上有老下有小,自已有何理由不去扑下身子骨,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奋力而为勃力而发呢?
于是,我自已在脑海里盘算再三,凭着自已是拖拉机手,又对农业机械的应用维修,以及对电工、嵌工和多种机械性能的探索与应用方面,并非是门外汉?!
当时我所在的行政村正值是缺少粮食加工业的实际,心中便产生了在自家宅院里兴办粮食加工业的念头。
说干就干!于是,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又征得妻子同意和支持,决定顷家庭资金,加上借贷填补空缺,投资上万余元,先后依次选购了农村适用的小麦自动上料磨面机、谷粒碾米机、电动压面机、玉米粉碎机和小麦玉米剥皮机等五多种粮食加工机械,在自已的家乡一一原洛阳市郊区古城乡陈李寨村办起了村里首屈一指的粮食加工作坊。
然而,正在我兴致勃勃准备投资选购机械时,村里一股冷嘲热讽不知从何刮起?!有人指责说:“这王书敏,吃饱了撑的,年纪轻轻的,上工地里干个小工、当名泥水匠什么的,月收入千二八百元,也比在磨道圈里转悠强!
那时,我丈二和尚摸大着头脑,是实现自个的想法干下去,还是打退堂鼓,掀掉架子鼓打道回府呢?
我思想上经过反复思考和斗争,加上妻子的责怪及鼓励,我脑海里带着青年人那骨不服输的“犟″劲,赶着鸭子上“架″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先后筹措了上万余元资金,到市里农机及粮食加工业等部门,依次选购了多种机械,集小麦磨面、玉米粉碎、面条加工、谷粒脱皮和碾米脱粒等机械,在一片编炮声中宣告开业。
开业当天,乡邻乡亲都从家里拉来粮食前来加工道贺致喜,我顺势而为,釆取了适当的优惠措施,使乡亲们喜笑眼开,连连点赞和支持。
这项家庭式的粮食加工业自开张以来,我和老伴起早贪黑,没明没晚的全力做好优质服务,还招引来周边的矬李村、范滩村以及小寨、西楊屯村的部分乡亲,前来光顾,逢到午餐等饭点,我和老伴还为他(她)们端上自家做的饭菜,让其在我的磨道作坊里,顺便吃上家常饭饭。
可我自从开张以来,这一干就是12个年头,至洛阳新区建设,我们陈李寨村因开元大道从我们穿村而过,古老的原村庄一一陈李寨村被确定为“洛阳新区建设整体拆迁第一村″,被编入洛龙区《消失了的村庄》一书,被写进历史记忆的长河中,成为晚辈要重温的老村庄教课书。
至2004年,随着洛阳新区拆迁村民安置小区的陆续建成投用,我村千余名父老乡亲,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乔迁到设计合理,规划有序的龙祥大社区的六层居民生活区。
我们陈李寨村两委班子,还依托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了龙祥商业街,如今这里成了数万名大学生和周边居民的消费打卡地。
忆起我在村里当上了响当当的十多年五机“部长"岁月里,时至今日内心仍然是甜蜜蜜的,想当年的起早贪黑,出力流汗为乡亲们服务场景,使我意忧未尽,至今内心总是甜蜜蜜的。之因为,我在自已的老村庄里,当上一次名副其实的五机“部长″,至今每每忆起,我为五机部长而自豪。(王书敏)/文
电话:
13027637990
住址:
洛龙区龙祥社区居民 拙文拙字,敬请各位文友老师们斧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