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编辑记者皆有缘
我与编辑记者皆有缘文/微澜
我是2015年底在好友静言的引导、鼓励下才初学写文,2016年5月加入了《洛浦漫步》《以文会友》QQ群。八年来,我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的编辑指导斧正下,发表了一百多篇小文。这让一位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的七旬老太倍感欣慰。 “老伴!快把地拖拖,快把桌子收拾收拾,快去买点水果……这可是你同意记者来家采访的,我可从来没被采访过……”我一边嘟囔,一边干活,还不时爬窗户往外看。老伴说,看把你紧张的!
记者来了,她叫谢娜娜。和她一同来的还有一名摄影记者小徐。她说,爷爷奶奶,不用紧张,咱们随便聊聊。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你们的摄影照片和发表的文章,想采访一下,你们对“新媒体”感受和体验。老伴指了指客厅靠窗的位置,说,那是我们的“工作”区域,写稿、投稿、整理照片、浏览新闻……这是2018年被记者采访的情况。 后来,我和老伴多次被记者采访。 2021年1月13日的“旅人记”版面,整版刊登的由记者谢娜娜采访的《72岁的她写出诗情,73岁的他拍出画意》的文章和图片。游遍神州,西藏的经历最难忘;不断学习新技能,子女是“老师”;合家出游,他俩是主角。 2022年4月30日的“讲述”版面,整版刊登的由咏涓采编的《牡丹花开,一年又一年》,彩照摆进照相馆橱窗里;陪着大娘看牡丹;领着公公赶花会;老两口成拍客,让亲朋好友点赞分享。2022年6月9日的高考季版面,刊登了由梁笑宇采编的《真心不易!老两口“陪考”20年》大篇幅文章。 2022年11月21日的“洛阳·互动”版面,整版刊登的洛阳融媒记者余子愚采编的《跟着晚报学写作,她穿起生活的“珍珠”》。我告诉记者:“我和晚报缘分很深,从读者到作者,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晚报上发表的。”《穿起生活的“珍珠”》,内容仅200字。2022年9月,以孟津区55位劳动模范为主角的图书《时代风采》,我为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闫霞,写的文章《青春无悔在路上》被收录其中。“这篇文章近4000字,对我来说算是一篇‘大作品’。” 我和记者的缘分越来越深,在我的推荐和陪同下,记者又采访了我们小区的两位邻居。一篇是高乃州夫妇的《心心复心心,白首不相离》,一篇是石胡生夫妇的《耄耋夫妇,芳华依然》,他们两家都是晚报的忠实读者。 在读者节即将来临之时,我衷心祝愿《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融媒》的编辑、记者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补充内容 (2023-11-8 07:21):
在读者节即将来临之时,应为在记者节即将来临之时。
有幸与编辑、记者有缘,真是一段金玉良缘 硕果累累,点赞。 辛勤笔耕终有报。 辛苦笔耕,乐在其中,孜孜不倦,令人艳羡。 发表了一百多篇小文。{:victory:} 有幸与编辑、记者有缘,真是一段金玉良缘 青青墙头草 发表于 2023-11-6 10:48
有幸与编辑、记者有缘,真是一段金玉良缘
谢谢鼓励! 三生有幸 发表于 2023-11-6 16:36
硕果累累,点赞。
谢谢鼓励! 邙山窑洞 发表于 2023-11-6 16:48
辛勤笔耕终有报。
谢谢鼓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