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香草味
难忘香草味
在小麦成熟开镰时,只要汝阳县城街头闻到特有的香草味,看到民间艺人用木架挂着自己缝制的各种花花绿绿的五色线香布袋驮和老驴驮,就预示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临近了。对端午节情有独钟的我,此时此刻会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深深地吸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回味小时候县城端午节的独特习俗。
我出生在汝阳县城南大街,对小时候的县城一草一木都记忆犹新。那时县城面积小,只有一里见方。北靠凤凰山,南面汝河水,是一座山清水秀小巧玲珑的小县城。紧临县城的汝河二里多宽,沿岸全是透着新绿的水稻田,走在田梗上到处都是蛙声一片。近大河主流岸边,尽是碧绿碧绿的野生芦苇荡,临风摇曳,婀娜多姿,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与稻田和芦苇的色彩截然不同的是金黄色的滚滚麦浪,开镰的时候学校都要放麦假,让学生们参加生产队劳动,帮忙夏收。
我所在的南街二队,麦田南头就是汝河的二道河,有几片苇园。端午节前一周,乡亲们一边收打小麦,一边利用收工的闲暇时间,到苇园采苇叶。在我居住的小城,人们都是用苇叶包粽子。那时端午节,县城没有卖粽子的,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包粽子吃。
‘采芦苇叶也是有窍门的,芦苇秆一般有近两米多高,要想掰到中上层鲜嫩的苇叶,就必须将芦苇秆拉弯在自己的胸前。一般一棵芦苇秆也只能掰下三到四片鲜嫩叶子,底下得太窄太老,最顶上的又太小太嫩。掰苇叶时,左手扶着芦苇秆,右手拇指在下,四指在上揑住苇叶的根部,朝下用力猛掰,随着“啪”的一声,鲜绿的苇叶应声被掰下。否则把苇叶撕裂,就不能用了。
奶奶把我采回的苇叶,采回的莎草茎(做粽绳用)一加放在大铁锅中煮沸。本是翠绿的苇叶,在锅里煮过后,变成了黄绿色,而且别具一番清香味。奶奶把煮好的苇叶,每五片为一组放在板上,三片叶相搀后,再用两片放在上面压缝,然后,在叶子下边三分之一处折叠备用。
奶奶把糯米、大枣放入盆中淘洗。接着奶奶把折叠的苇叶,展开对折成小斗,把米和枣放入小斗,将苇叶封口,缠成三角形状,用莎草茎捆扎起来,生粽子就成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到大锅里用柴火煮一个时辰,散发的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
端午节的前一天,小城家家户户还会支油锅,炸油馍和油条,香气盘旋外溢,从院里慢慢飘至大街。大街上几个国营饭店,也都支起油锅,把几十根油条挂在一棵竹竿的枝条上,像一株金黄色的摇钱树,招揽着生意。一时间,香气充盈大街小巷,小城各个角落都是香气缭绕,沁人心脾。
端午节到来的早上,我和姐姐,还有邻居听到架鸡叫就早早起床,到田间地头采集艾蒿、柳枝、小麦稞、菖蒲、薄荷等五种草药,治百病备用。割回来艾蒿等五种中草药后,奶奶和母亲,已把早饭做好,有油条、粽子,还煮有鸡旦、大祘。早饭后,奶奶和母亲把她们做好的五色线分别戴在我们姐弟的手腕、脚脖、颈项上。然后再给我们戴上她们用一块块碎花布缝制一起,装上川芎、苍术、白芷、香草等做成老驴驮、鸡心、粽子等香布袋,挂在我们胸前。接着奶奶把配好的雄黄酒抹在我们的鼻孔和耳孔,说是能避蝎子、长虫,蜈蚣,壁虎和蟾蜍五种毒虫。
五色线和香布袋要在身上一直戴到农历的六月初六。到了六月初六才能把五色线剪下来,并缠绑到房前屋后的萎瓜秧或是梅豆稞上。美其名曰:五色线缠瓜豆,萎瓜大豆丰收。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每到端午节前后,我都会在街头驻足在香包摊前,闭眼深吸着香草的味道。虽然回不到小时候那弥漫着香味的小城。但是,端午的味道、小城的味道,仍然是一道浓浓的乡愁,深深烙印在我的味觉记忆里。
汝阳县地名办公室褚建明 端午的味道仍然是一道浓浓的乡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