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老城的诉说
山区的永宁城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
这座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老城又称永固城,
这座城的东西大道上有县衙、文庙和洛西书院、城隍庙。
这座城也记录着一个地方朝代更迭和民情冷暖。
明朝末时期的永宁城,
尽管街道上仍然人来人往,
县衙门口已被李闯王占据,
张伦、张鼎延家的大宅已乱成一团,
李自成的闯王大军在大街上闯荡,
凤翼岭闯王坡的歪脖树着这一切也眼含热泪,
永宁城遭遇一场浩劫。
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的永宁城。
官僚贪腐刀客横行,
古城的街道上大辫子兵和大盖帽并行,
大街上夹杂着小商小贩的吆喝声,
但城外的大树上仍贴有刀客赎人声明。
县衙你方走罢我登场,
城头变幻大王旗。
永宁城的历史像一首诗,
这首诗有缠绵也有悲壮,
文庙传出对历代圣贤的赞誉,
关岳庙祭祀着历代民族英雄,
洛西书院传出郎朗的读书声,
城隍庙端坐着的城隍爷,
默默保护着一方宁静。
永宁城更像一部书,
记录着朝代更迭和民情。
翻开这部古老的线装书,
除清晰地记载着关隘、城池、河流和山川,
更多的是记载着旱灾、蝗灾、水灾,
也记载着救民水火的能人和贤明,
历史不会忘记鱼肉百姓的贪官,
更不会忘记为民谋利的能臣。 {:victory:} 石在 发表于 2023-2-22 08:59
多谢支持!拥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古老永宁城,目前就像一个耄耋老人,蹒跚而来,面目沧桑,需要政府下大大力气拯救古老城池面貌!!!!! 永宁县城,即今洛宁老城,北依凤翼山,南临洛水,自宋朝以来称为“书城”,因其形似一本翻开的书,故名“书城”。永宁县城为土城,为前秦皇帝符坚所建,符坚字永固,故名“永固城”。明洪武二十年重建,置百户所守之,明清时期相继重修。城墙周围四里一百七十步,高二丈五尺。女墙七尺,广一丈。濠深一丈,广三丈。城门三(个),东曰:迎恩,南曰:中和,西曰:普安。《方舆纪要》:“隋义宁二年又移治永固城,因符坚旧城置县曰:永宁。是永固城即符坚旧城,而隋时初置永宁县移治之地也,”隋义宁二年熊耳县治移治永固城,改熊耳县为永宁县。据清代《永宁县志》记载:县署在东西门通衢之中央。儒学、城隍庙在县治西。关帝庙在城西门内。火神庙在城内西街。真武庙(祖师阁)在城内东北,时和街北,倚城起台。先农坛在东郊外。社稷坛在西郭外。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南关外。厉坛在城北。东狱庙(五岳庙)在东关。雷神庙在西关。廖天观在城南。文昌庙在城外东南,即魁楼。福昌寺、龙神庙、石神庙在城北凤翼山。八腊祠在城郭外东北。洛书院:即洛西书院,在城县治东,其地在今东关学校。元代翰林院直学士薛友谅以“明经擢用”,“崇教兴学"。元至元元年(1264年)薛公继父遗志,将县城东门内故宅捐献出来,建立书院,延请名儒到书院执教讲经,传授经书。
永宁城东有凤山涧水,又名礼水。永宁城西有寺沟河水,清代名寺峪水,又名乐水。永宁城东西两水,以礼乐命名,兴文重教,可见永宁文风兴盛。 “洛宁”这个县名是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由“永宁”改名而来,距今100年。改名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代表性的说法是因为“永宁县”与四川省的“永宁道”重名,按民国地名纠定之规,县让与道,故更名,改为“洛宁”是因为洛河横贯全境。
洛宁的历史渊源流长,曾发现寨子遗址、陆地遗址、西王村遗址等大量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河洛出书,仓颉造字,伶伦制管,轩辕问道更是闻名华夏。唐虞夏商时期属于豫州,战国时期属于韩国,秦归三川,两汉魏晋时期归弘农。洛宁置县的历史始于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8年),取名“崤县”。北魏孝昌初年(公元525年)改称"北宜阳县“,治所黄垆城(今河底镇大明村一带)。北周时,洛河以北置“熊耳县”取代了“崤县”和“北宜阳县”,治所黄垆城。隋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即唐朝武德元年,“熊耳县”县城移入“永固城”(今洛宁老城)。“永固城”是东晋升平年间(公元358年),由前秦“大秦天王”苻坚所建,因苻姓苻名坚字永固,故而取名“永固城”。就在这一年,“熊耳县”改名“永宁”。作为县名,取“永固城”之第一个字“永”,撮“义宁二年”的第二个字“宁”,合成“永宁”,既包涵“升平永固”之因,又赋予“永远安宁”之果,是个吉意永祥的名字。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历时1295年。
唐武德八年,永宁县城又从“永固城”移治“同轨城”(今河底镇城头村)。贞观十四年再从“同轨城”移治“莎栅镇”(今河底镇河底村)。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永宁县城又从“莎栅镇”移治“鹿桥驿”(今东宋镇旧县村一带),一直到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县城再无移动。如此算来,“鹿桥驿”做县城354年。
作为唐代永宁县城的“鹿桥驿”,毗邻唐朝官道,是连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要塞,丝绸之路经过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朝代的更迭,唐灭宋兴,官道废弃,“鹿桥驿”逐渐萧条,而“永固城”却变得繁荣起来。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永宁城移治“永固城”后,朝代更迭再无迁徙。
值得一提的是,今之洛宁在隋唐时期分“熊耳”、“长渊”二县,“熊耳”县城在永固城,“长渊”县城在“长渊镇”(今长水街)。史载,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4年)置“南陕县”,治所长渊;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南陕县”更名“长渊县”。唐武德元年李渊称帝,为避“渊”字之讳,“长渊县”更名为“长水县”。到元代至元三年(公元1226年),“长水县”并入“永宁县”,长水街作为县城752年。
在北魏孝昌初年(公元525年),在洛河以南还曾设有一个“金门郡”,仅领一个县,名曰“**”;到了西魏,“**”改名“金门县”。不过“金门县”存在的时间不长,具体消失的年份不祥。
”“洛宁这个县名,到今年整整用了100年,确实可喜可贺!作为一个洛宁人,不知道洛宁这个县名的渊源,是非常遗憾的。我为曲老的博学而感动,为能够详细地了解洛宁的变迁而感动高兴。感谢曲老!祝福洛宁! 读来激情澎湃,琅琅上口。 邙山窑洞 发表于 2023-2-23 10:11
读来激情澎湃,琅琅上口。
多谢支持!问好! 永宁城已经远去,成为洛宁人永远的的记忆,但洛宁永固城的文化符号,并没有消失殆尽,留下洛宁文庙、洛宁城隍庙、聚魁楼等诸多文化遗产;另外洛宁县衙、察院、洛西书院、张鼎延宅、老城东、西、南城门遗址大概位置仍然可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化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住乡愁,就是要记住本来,延续根脉,传承几千年来深藏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家风祖训。
洛宁县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洛宁老城前些年已经开始旧城改造,但是摈弃传统的“高楼大厦就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古城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脉,保护古城遗迹就是保护当地文化延续,同时对古城进行保护性,也是洛宁县发展旅游事业,实现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洛宁县本来历史文化遗迹就比较稀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代洛宁人义不容辞的的责任。 外地游客曾问我;到洛宁旅游,哪里有好看好玩的?
我们一般都说;神灵寨----那里神灵秀水、山谷悠长、溪流潺潺、怪石丛生、竹林茂盛等。
西子湖-----也就是故县水库,水面广阔,波光粼粼、山水辉映。
洛宁的大院-----上戈乔家大院、东宋丈庄程家大院、下浴王家大院、河底城村张家大院等。
看过后洛宁旅游景点感觉太简陋,太乏味,缺乏文化内涵,让游客感觉不到太多感触,洛宁旅游还需要向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深入学习和借鉴,就河南的巩义的康百万庄园,就能让洛宁旅游学习很多。
看洛阳周边的栾川老君山、鸡冠洞、重渡沟景区,每年接待游客数量;
看洛阳周边的嵩县的白云山、木札岭、天池山景区,每年的游客接待量;
再看看新安县的旅游景点;龙潭大峡谷、青要山、黛门山景区等。
实际上洛宁这些年一直在搞“洛书”文化景点,仓颉文化,这些上古时期历史流传的东西,外地别人已经玩“烂”,已经没有新意,游客早已经没有新鲜感。
洛宁仅有的“洛宁永固城”内的“永宁县衙”、“洛宁文庙”、“洛宁城隍庙”、“洛宁关岳庙”、“明张伦、张鼎延故宅”等主要文化遗迹,到可以修复重建一下,特别是“明张伦张鼎延故宅”修复后可以连起洛河南部涧口乡德理村,为张兵部老家两个别墅区。 豫西洛宁是块宝地,人杰地灵,但面临人才大量流出的境界,希望洛宁能够营造出宽松的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吸引大量外地客商到洛宁共谋大业,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思广益,把洛宁建设成天更蓝、水更清,让外地的洛宁游子真切的感受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