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偃李红军 发表于 2022-10-21 15:31

归来吧!我的缪斯(补遗一)

归来吧!我的缪斯(补遗一)|(河南)李红军

10、张力。我们经常说诗歌要有张力,有张力才有呼吸,有呼吸才有生命。这样一来,好诗自己就会说话嘛!

例子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五言律诗颔联

白居易16岁时,去京城长安应考。考前,他将《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呈递给顾况看。顾况看了作者署名为白居易后,幽默地调侃道:“长安百物贵,居此地乃不易也。”而当读到首篇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句,即大为惊叹曰:“有如此之诗句,居天下何难乎!”在顾况的赏识和举荐下,白居易中得进士,从此名扬天下。

这句诗中的张力,就是生命力。张力是怎样产生的呢?野火是草的克星,春风则是草的救星。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如下:

野火→草←春风

可以看出,有不同方向的两个力,在同一种事物中起着作用,这样就产生了张力。只不过,野火和春风这两种力量的角逐,相隔的时间为一个季节。而且两个力量很难衔接,不存在直接的对抗,只能是野火走了,春风才来。

例子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七言古诗首联

不满20岁的李贺,去洛阳拜见韩愈。李贺来时,韩愈刚送走了客人,非常疲倦。守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上来,韩愈正解开衣带,想飞快的浏览一下就去休息。可是翻开头一首《雁门太守行》,看到上面这第一句,就又系上衣带,急忙传令请李贺进见。

黑云    日
↓       ↑
城    战甲

李贺这句诗中的张力,就是武力。远比白居易那句要猛烈,它是双向的,直接的,同时的,几乎没有时空上的延迟。黑云和天日在上方,城池和战甲在下方。这种张力可真够勇猛的。

例子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全诗

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据卞之琳的说法,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说实话,卞之琳仅靠这一首诗,即可名垂千古。别说这四句诗原属于一首长诗,是从中割取而来的。实际上是因为这四句诗之间存在的张力太大,容不下其它的诗句,必须单独拿出来。

这四句诗的张力就是吸引力,它到底大在哪里呢?

《断章》每一小节的两句诗之间形成一种张力。

你→风景
   ↖
看风景人

第一小节的这种张力没有同向性,且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应该属于单向性。

明月→你的窗子
         ↘
          别人的梦

第二小节的这种张力具有一定的流向性,同样存在隐蔽性。

我们发现卞之琳的厉害之处在于:四行诗句拥有四种力,而且交错的力,让诗句之间彼此倾斜,打破了诗意的平衡,张力可谓是十足的。

例子四: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胡适《梦与诗》最后两句

这是胡适1920年创作的一首诗。在作者眼中,做诗和做梦是相通的:我做我的诗,你做你的梦。诗和梦可以相互引用,却不能取而代之。

这首诗中的张力是一种排斥力。你的梦在你看来可能很美,我的诗在我看来也可能很美。但是,我的诗在你看来就不一定美了,你的梦在我看来也不一定美。

因为:
你⇥我的诗
我⇥你的梦
诗=梦

所以:
你↹我

这种排斥力的结果,就是谁也否定不了谁。在“五四”时期,文化发展处于一种新旧交替的状态,双方争论不断升级、炽热化。人们可以假设:一种观点是梦,另一种观点是诗。那么,这两种观点的对立是无可厚非的。只有交给时间去评判。

2022.10.21偃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归来吧!我的缪斯(补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