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室”:帝喾之都西亳
“天室”:帝喾之都西亳作者:张战弓《逸周书·度邑解》记载:公元前1046年2月,周武王率领八百诸侯从孟津渡过黄河伐纣,胜利后回到镐京,长夜难眠。他的胞弟周公姬旦前往探望,问:“武王,我们已经把万恶的商王朝推翻了,你怎么还睡不着呢?”武王答曰:“弟弟旦呀,我们虽然推翻了商王朝,但商人的残余势力还很强大,我们周人政权还远远没有稳定巩固,镐京离东部商人的旧地又那么远,一旦商人反叛,我们可是鞭长莫及呀!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要使我们周人政权巩固安定,必须在天下之中、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勿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洛伊、勿远天室、依天室的地方建设新都,才能加强对商人的监控,防止商人的叛乱,巩固我们周人的政权。”在周武王这个答话中,出现了一个“天室”之词。“天室”是什么?具体在什么地方?周武王没有进一步解释清楚,造成我们今人不得不去追溯、探索、考证。现在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认识:有的学者说:“古语曰:‘天者,帝也,’‘天室’就是帝室。《礼记·月令》云:‘天子居明堂太庙’、‘天子居太庙大室’,所以‘天室’应是周王的明堂太庙”。有的学者说:“周武王刚刚打败商纣王,洛邑还没建设,哪有帝居的明堂太庙?古语天、大、太三字通用,顾名思义,‘天室’就是太室,就是登封境内的太室山——嵩山”。近读2019年11月7日《洛阳日报》,发现河南大学陈昌远教授又提出新说:周武王所说的“天室”就是孟津县西部的宜苏山。笔者仔细读了《逸周书·度邑解》、《今本竹纪年》、《大戴礼记·帝系篇》与《尚书序》后认为,周武王所说的“天室”应是他们的先祖帝喾在偃师市西建设的帝都——西亳。《今本竹书纪年》载:“帝喾高辛氏......初封辛侯,代高阳氏(帝颛顼)而王天下......元年,帝即位,居亳。”《括地志》解释道:“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商汤之都也”。《尚书序》云:“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商汤为什么要“从先王居”?根据《大戴礼记·帝系篇》帝喾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嫄,产后稷(周人始祖);次妃有娀(song)氏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商人始祖);次妃曰陈隆氏,产帝尧;次妃曰陬(zou)訾(zi)氏,产挚”的记载,我们得知,帝喾不但是商人的先祖,而且也是周人的先祖。商汤打败夏桀后建都要“从先王居”,建在帝喾旧都西亳之上,以便于祭祀先祖并取得先祖的保佑与帮助。《尚书·洛诰》说,周公营建洛邑时,《周礼》还没制定,是“肇称殷礼”,所以,所以周人营建新都,也要像商汤那样,其有宪命,求兹勿远,图夷兹殷,其惟依天,要“从先王居”,要依先王帝喾之居,勿远先帝帝喾之居。帝喾之居(即帝喾之都西亳),考古工作者已在偃师市西十四里地的尸乡沟村发现。周公新建的洛邑成周,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洛阳汉魏故城考古队也已在白马寺东的汉魏故城中部地下发掘出来(1989年第3期《考古学报》。这个新都成周城地址,也确是符合周武王所定原则:居天下之中,在伊河、洛河的北面(《孔传》:“水北曰汭”),“居易勿固”,在大平原上,离考古发现的二里头夏都遗址不远,只有20多里。站在成周城上南北眺望,向南可望见三涂山,向北可望见太行山,往前看确可看见伊洛河,往后看确可看到黄河。这个成周城,距帝喾西亳之都(天室),也只是20华里的距离,也确是相依、勿远的关系。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周武王对周公所讲的建设新都成周要“依天室、勿远天室”的“天室”,应是周武王先祖帝喾居住的帝都——偃师市西的西亳。作者:张战弓(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手机:13083648201
偃师是好地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