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人生
我是68年出生,有两个妹妹。父母为子女成长,就业,操碎了心,我能感觉,他们虽然辛苦,背地里,看着孩子们成长,也会欣慰地笑。我是86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那时高校招生规模小,想通过独木桥,必须智力和忍耐力的结合。复读,复读,再复读。90后不要嘲笑我们,我们复读,复读,再复读。可是经过残酷的挫折教育,我们不玩游戏,我们把读书作为最爱,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人才。在40年改革实践中,服从大局,勇闯市场,为GDP世界第二做出贡献。
1995年,单位集资建房,可是掏空了父母的钱包。父母一遍省吃俭用攒钱,一遍不甘心地问:你们就不能从银行贷款,自己挣钱还吗?(父母的想法,后来被银行变为现实,出现按揭贷款)。
我们那时,一结婚,立马怀孕,一年后,生一个女孩。父母48岁,当爷爷奶是你,还是无比高兴。因为爱人生育时伴有肺结胲,奶水苦,婴儿不吃。父母,开始采购奶粉(三鹿牌),把孙女养的胖胖的。肺结胲有传染性,妻子不敢把女儿待在身边。自然,孙女跟奶奶睡,可把奶奶的床搞成“河滩”。
爷爷奶奶总是笑。
老人最希望,看见婴儿的笑。
如今,我女儿,对外贸易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毕业,在北京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结婚了,女婿在中国银保监会任公务员。双方家长筹钱,他们也积攒95万,买的一套海淀区三环两居室。
令人费解的是:不想生小孩。认为小孩只会享家长的福 ,对父母一点贡献都没有。
太气人:哪家家长要子女回报了。我们,最希望看到婴儿的笑。
老人,最希望看到婴儿的笑。老人,总想再塑造一次灵魂。显示,老有所乐。 别人家孩子,都在保卫祖国,太空授课,互联网创新,建设国家。 我们这一代,子女在金融机构奋斗,下一代 继续建设国家。 我想告诉孩子们,家长永远是你们坚强后盾。 老人们,节俭过日子,关键时候,会帮衬孙辈。 生儿育女,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 马克思,把人类繁衍叫做 人类生产。 其实结了婚都应该点赞,他们比现在国内2.3亿单身,特别是几千万自诩为快乐的光棍汉强多了。真搞不明白,他们为啥不结婚。不开花不结果,怎么会产生果仁。难怪国内一个大师说,谁不结婚,就罚处他们!想必这些年,思想自由,倒也是宠纵了也是有的。不结婚罚款,拿出一两个做法,以儆效尤,才算是当下圣明之策。 老人有能力,就尽力帮助子女。这其实是 感情陪伴储蓄,建立感情。 隔辈亲啊
儿女自有儿女福,老人何必去伤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