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牧笛
发表于 2022-5-13 15:05
青萍 发表于 2022-5-13 07:06
啧、馨賞!
感谢阁下来访!
山村牧笛
发表于 2022-5-14 08:54
第十九回
[庚辰双行夹批: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不曾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奇传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至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余阅《石头记》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颦儿至痴至呆囫囵不解之语中,其誓词雅迷酒令奇衣奇食奇玩等类固他书中未能,然在此书中评之,犹为二着。]
此处之文之批妙不可言。它回答了三百年来人们一直寻求的答案。不想作者以这样的文字写出来。妙!真妙!啧啧怎么这么妙!
山村牧笛
发表于 2022-5-18 12:37
看了网上许多关于红楼梦的评论,说明大家看红楼梦不多,明确地说是没有看透红楼梦,看得少。
红楼梦是两部书,一部是贾雨村,另一部就是甄士隐。现在的许多人因为没有看懂红楼梦,大多数是贾雨村拉到甄士隐,甄士隐拉到贾雨村。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联好像作者知道读红楼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作者真的是了不起!
山村牧笛
发表于 2022-5-21 08:09
红楼梦的“春秋笔法”意为史书《春秋》的记叙手法,是一种在写史时使用语言的艺术,又称“微言大义”。因《春秋》是史书,史书就应该客观公正,即所谓史官的秉笔直书。但是遇到作者认为的尊者、亲者、贤者有过错时,不写似乎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但要写又会犯忌讳,所以便不通过议论性文辞明确表达出来,而是在记叙之中委婉、隐晦地暗含作者褒贬倾向写作,称为“曲笔”,也就是“春秋笔法”。
纵观红楼梦全书之隐寓之曲笔就是“春秋笔法”。
山村牧笛
发表于 2022-5-24 16:45
红楼梦里的丫头很多,他们在甄士隐里(历史上)都有自己的位置。王熙凤、薛宝钗在红楼梦里也有叫丫头的时候,凤丫头、宝丫头,说明她们两个也是丫头级别,和袭人、鸳鸯、平儿等是一类人。而林黛玉确没有人叫她丫头。在历史上她也确实不是丫头而是真实的主子。红楼梦作者文字之严谨可见一斑。
山村牧笛
发表于 2022-5-26 15:52
《吟罢自题长句拨闷二首·其二》明朝·钱谦益
不成悲泣不成歌,破砚还如墨盾磨。拌以馀生供漫兴,欲将秃笔扫群魔。途穷日暮聊为尔,发短心长可奈何?赋罢无衣方卒哭,百篇号踊未云多。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
班大为
发表于 2022-5-30 22:32
元妃甲申年正月初一上午10点,生日挺大的。门户显杨,灵气泄秀。扶抑得当,执其两端。年少青春得意,风光无限,一交四十,耗丧齐至,晦色交参,竟去矣,
山村牧笛
发表于 2022-5-31 08:17
班大为 发表于 2022-5-30 22:32
元妃甲申年正月初一上午10点,生日挺大的。门户显杨,灵气泄秀。扶抑得当,执其两端。年少青春得意,风光无 ...
点赞!
山村牧笛
发表于 2022-6-1 08:21
又题红楼梦
一部红楼诉断肠,谁人知是赤石殇。绛珠仙草人情错,白玉无瑕尤妓娼。大观园前地湿泪,绛芸轩里主忧伤。茜纱公子花飞去,岭上梅花气势长。
山村牧笛
发表于 2022-6-3 11:16
红楼梦在第三回有贾雨村护送林黛玉入都的时间,这个时间在不同版本里有不同的变化,王府本,戚沪本和戚宁本中林如海那句“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变成了“正月初六小女入都”,这个日期变得更加具体。那我们看这个时间到底是哪个更符合实际呢?我的意见是正月是对的。至于是初二还是初六这又是一个谜。但这个谜就很明白了。因为历史已经有了答案。{:ton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