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L2 F3 u1 @3 P' }0 c, v 陈惟芝(1537年——1612年),字德祯,号光宇,今孟津县横水镇古县村人。明万历己卯科(万历七年1579年)举人,万历庚辰科(1580年)进士,授洛川令,升御史,改户部郎中。出为广西道御史、应天府巡抚。他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敢于为民请命。
6 j" T3 G& {# L @' P 明神宗时,日本入侵朝鲜,石星等人议封贡,陈以为非策,并陈言时政数事,神宗嘉其言,升应天巡抚,负责选拔官员。他曾上疏请起用直言敢谏之人。后被提升为大理丞、大理少卿。
( x6 V# S7 l; W8 f/ Y 当时,明王朝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曾下令各地开采矿藏。不想这竟成为有些地方官员大发横财的机会。南京守备即以开矿为名,大肆索取,搜刮民财,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思动。陈惟芝多次上疏,要求惩治-污吏,并请求停止开矿。但他的建议却没有得到重视。1 A* ^3 }9 B8 s) u
陈惟芝不仅为官正直,而且清正廉洁,生活俭朴,他“食不重味,衣不曳帛”。为官多年,一直甘守清贫,随身箱子中除了颓笔破砚外,别无他物。晚年,陈惟芝因多病辞官归乡。
( W" T0 u4 u7 E p/ t! g7 k5 c 嘉靖三十七年,冯嘉乾任孟津县令,孟津按例出马五匹,到周南驿、函谷驿服役,另外每驿还要配备三匹马备用;出民伕三人,常年为驿站服务,每年耗费一千两白银。明末时,孟津南有周南驿,北渡黄河有河阳驿。孟津县境没有设置驿站,却要给以上驿站分摊银两,供应人劳马役。
" N+ a( v: X8 ]. [7 h 后来,南来北往的朝廷官员吃住在孟津县城(老城)而不入驿站,还让孟津县衙供应人劳马役,而年年向南北驿站分摊银两如故。百姓不胜其扰,苦不堪言,孟津县令因官小职卑,只能忍气吞声。孟津百姓上访找到陈惟芝,时陈惟芝在朝廷任官御史中丞,乃修书与驿传道郑某,陈惟芝在《与驿传道郑公书》说:“生孟津,鄙人也。过蒙至爱,敢以本县疾苦敬陈台下:敝县蕞尔小邑,滨临黄河,路当要冲,差繁赋重,贫民不支久矣……”陈惟芝陈述孟津赋税之重,以致民不聊生,郑某读了陈惟芝的书信,免除孟津驿站拖累之苦。
) \* U6 G/ m5 a; y 万历四十年(1612年)六月二十六陈惟芝病逝,享年七十五岁。清乾隆《河南府志》收录有吕维棋为他撰写的传记。: Q/ {3 }/ \9 Y C2 w8 ?
陈惟芝有五子:长子陈炳,万历间安塞知县。三子陈镳,明天启甲子科举人,崇祯癸未(1643)进士,授江南青浦县知县、升中书科中书。四子陈燝,明天启甲子科举人,授官直隶吴桥知县、又官定州兵备道佥事。五子陈爌,明崇祯壬午科顺天举人,清顺治丙戌(164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弘文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升陕西布政司左布政使。 . ^! c5 t" D t5 D# J9 `, w
陈惟芝的弟弟陈惟兰是著名书法家王铎的外公,号泰宇,1590年考中贡生。陈惟兰有一女一子,女为长,即王铎的母亲陈氏;子即王铎的舅父陈耀。陈耀,字具茨,万历己酉科乡试举人,己未科(1619年)进士,初授官陕西韩城知县,又调陕西渭南知县,升礼部祠祭司主事。嘉庆版《孟津县志》中有关于陈惟兰妻王氏的记载:“赠渭南令陈惟兰妻,年十八夫殁,誓以身殉,姑早夜防之,屡缢未死。后偕子妇张氏,相依为命,守节者五十年。以子耀贵,封孺人”。可见陈氏家族在明清时期曾显赫一时。+ C9 e% c1 ]3 I
1 f, Y" }) u- z' |
4 B8 f/ _4 B. E% F+ O. D8 J8 @! q3 v v$ z0 b$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