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2-1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乡愁
4 O2 D; |, F0 m0 C. g4 ~1 w# c/ q% E' m
2 N4 M+ s4 A6 I- H. M! d 民族之间,地域不同,语言不同,历史不同,民俗不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无不生活在文化里。8 U+ M |( _4 [) {5 E
2 M+ V( [* G; ]& |2 g! I8 T8 Y
文化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胎衣、胎记,它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 H: q# Q5 v+ J' R& J
; m7 F g; g2 ~& s 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人的圣地,斋戒月,全球数百万穆斯林信徒到麦加朝觐礼拜。祖祖辈辈,他们就生活中那样的文化里,所以,麦加,成了他们灵魂的故乡。
9 g8 T; y# N( e. p. M! Z1 c ! y/ j% Z- D9 X- W) e5 l
土尔扈特人的东归,除了对故乡的找寻依附外,也是对文化和信仰的追寻。' I+ ~9 V9 I( q8 E( r+ r1 D3 a
6 _0 z& u- R; Z5 u2 M
尽管,他们未必知晓他所依附的这种文化的优劣。$ V+ c7 a9 Z8 j& @; Q( ^3 A5 R% w
7 H" c! j/ R+ b& u
过去两千年的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所以儒家学说被尊为经典,孔丘被尊为圣人。
+ X0 Y _7 L3 O. w( W+ Y $ I/ B, U+ v2 r
儒家学说的本质是什么?5 k1 G8 C- G" D2 K" x& y
9 K4 p3 V" |, \/ z4 h6 q. n 儒家学说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它维护并加剧了中国的专制体制,像人生的第一口奶那样,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里,植入了尊卑的等级观念和忠孝的奴性基因。5 `3 L2 N; C& [5 r2 }8 [
1 A3 P& i1 ~/ }+ {0 c' k' k 很遗憾,在那个大师辈出的“轴心时代”,我们孔圣人的一些观念一开始就背离了人文精神,输给了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怪不得孔予适楚,“佯狂不仕”的先祖逯通,迎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孔子欲与之言,通趋而避之”呢。
8 S" t5 j% o; b
, m. b' U! B% `1 {+ e; \ 为尊者讳,决不是一种美德,相反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陋习、恶习。, g; y. d) N! u) u6 N, m3 D/ z& ^
( w1 F+ M$ ?7 u& R, ~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没有精神进步,只有灾难循环。
+ r1 u9 e! x* _, P, q
. F1 W5 f. g1 Z& u2 Y) _* x 朝代如此,文化亦然。6 w% Y7 G3 z, D7 ~' j
* S) N; }% e$ T8 a7 B1 @ 日本从派遣遣唐使的“慕夏”,到“脱亚入欧”,完成了化茧成蝶的蜕变。我们呢?! [: c4 k5 f, L H1 O9 K
- `$ p. d7 U0 C2 Z3 e+ q 我们的文化,正如我们的故乡,有很强的地域性,不知道连绵的耕地之外,还有浩瀚的海洋和辽阔的草原,还有无尽的深邃与缤纷。于是,因大山、沙漠、大海的地理阻隔而相对封闭的东亚大陆,一位被后世奉为“至圣先师”的圣人,在漫长的农耕历史里,种下了一地疯长蔓延的儒家文化。+ A: s0 Y8 y2 ]. \" C: T& C" J
; v7 x4 i g& }9 C! C- I5 x
“祖宗不足法!”北宋,王安石的呐喊凛然悲壮,但时人听来,也许不是振聋发聩,而是离经叛道。) h3 g/ P2 q, B, m* P2 F& b
6 H. I$ H* z+ Q2 Q( w “康乾盛世”,那个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以其傲慢和无知,错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x/ T5 o; y& q! g: J3 n
6 M) i; \ ^% j" V 文化需要碰撞、交流、过滤、升华。当年,北方游牧民族几次为中原王朝注入新鲜血液,今天,能让我们清醒的,不是传统文化,而只能是现代文明。/ D" x- R- W2 _7 c+ O
4 D/ Q; [8 N) w- c* [2 t' c. x6 i4 }
乡关何处?可以烟水茫茫;身世之谜,也可以月迷津渡;但我们必须清醒路在何方。# w6 a0 z' H2 P' } X$ b
, D* M; C" @% v# r4 O( m, G5 Y
乡关的迷失,身世的模糊,只是一种乡愁,而没有了价值的认同,没有了信仰的支撑,会是一个民族的灾难。: t9 A; L& A7 t* U
+ ~4 V$ k- d3 p$ L0 b7 a4 K 我心安处即为家,既如此,埋骨何须桑梓地?5 o" `$ x/ _1 ~/ v" R
# G. F% P0 R1 p6 ^
祖籍安徽,研究成果享誉世界的史学大师、汉学家余英时先生久居美国,安徽政府派团赴美,希望他回国走走(也只是走走),但余老决绝地说:我没有乡愁!1 m' t \) h& W# h9 G
! g; a s6 ?" t+ z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2 U) |7 }- @# u- U- L
- i: w% c: m! j6 ]8 o* ? 你相信李陵没有乡愁?7 ? Z# C& H% I4 J, ~; q' O. ?3 a
+ @* q# m0 U- o0 ? 但李陵的乡愁绝不单单是一地月明的思念。
3 r$ d! Z- R6 ?3 o+ m! x) m4 o ! [8 O& t( r) P+ C$ s$ |. J, F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4 S5 u( f% [7 u0 d) O / V7 o; H0 j' N% k8 j
也许,故乡,只保鲜童年的记忆,贮存旧时的风俗,承载家族的血缘,容纳祖辈的坟茔。对于余老,大洋彼岸,可以放飞心灵与精神的自由,才是他熨帖的归宿和永恒的皈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