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洛阳的传统银饰工艺精湛,设计新颖,造型优美,久负盛名。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枣园村许氏家族,祖上乾隆年间,就开始制作民间银饰,今年46岁的许海峰已经是第十二代传人。许家传统银饰制作技艺,于2018年8月被收入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名录。 据介绍,传统银饰,是历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制作技法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银饰,一直是皇室贵族饰品,宋代以后才慢慢在民间流传。明代设有民间银作坊,但大多还是为朝廷服务,到乾隆年间,传统银饰逐渐在民间兴起。百姓头戴银簪,身佩银饰,成了当时的一种习俗。银楼、银作坊在全国各地兴起,民间传统银饰工艺得到了空前发展。许家祖先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经营银饰作坊,在当时名盛一时。 制作一件银饰品,要经过熔化银料、淬火、锻打、打磨抛光、錾刻、成型等几道工序。每一件作品,都是他自己设计制作。“有节无心”“十年连理”等,每一件作品,里面都有一个故事,都是私人订制,绝对是独一无二。“红楼遗梦”是上海的一位女客户订制的,从构思、创作到完成,他前后用了5年多的时间。 许海峰说,这么多年来,他干的很开心。痴迷其中,令他忘了一切,甚至忘记了时光的流逝。因为热爱,才能坚持。他要把这种手工制作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