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11654|回复: 1

[原创]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汝阳县城

[复制链接]

745

主题

918

帖子

1

精华

白金会员(lv13)

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704
发表于 2021-2-18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汝阳县城
汝阳城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始建于春秋蛮子国。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蛮城首先设县,谓之蛮中县。西汉沿袭秦制,小城还是蛮中县城。【西汉地里表】记载:“河南郡辖22县,治洛阳县。1.洛阳、2.荥阳、3.偃师、4.京县、5.平阴、6.中牟、7.平县8.阳武、9.河南、10.缑氏、11.卷县、12.原武、13.巩县、14.谷成、15.密县、16.新城、17.蛮中、18.开封、19.成皋、20.苑陵、21.梁县、22.新郑。”
隋唐时为伊阙县城,初建时为土城。宋朝时撤销伊阙县为故县镇,划归伊阳县,旧城无存。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在故县镇又复置伊阳县,韦坚首任知县。开始垒筑土城墙,周围长2000余米、高5.3米、宽3.3米,城壕深3.3米、宽3.3米。嘉靖十七年知县朱俨,二十二年知县智钥相继修茸。四十年知县安守鲁用砖表城墙墙壁。隆庆五年知县武鍧,将城墙加高数尺,并在东、南、北三面建城楼和城垛,只有西城墙还是旧貌。万历五年知县黄勉学,修筑如一。崇祯六年十二月,李自成率兵度过黄河首先攻入伊阳县城。崇祯九年知县孔贞璞,一面修筑城墙,一面抵御防守。教谕艾延献协助办理,增加城墙基石和墙土,和过去一样坚固。修城墙的事历来碑记都可考证。明朝灭亡城墙倒塌。
清朝顺治十四年知县张联翼和十六年孙光惖先后修筑。以后雨侵土散,时时颓塌。康熙五十年知县张邦宪,上报请示,修补城墙。雍正三年,秋阴雨连绵,城垛全部倒塌。七年知县杨维忠,上报请示,修补城墙。八年知县俞名言,将四周城墙加砖垒砌,东城门楼上题有《罗峰并歭》。乾隆十九年又被秋雨淋塌,知县王士倧上报请示修补,上级议定,收成不好,以工代赈。二十七年知县李章堉,请示修补城墙,被上级批准。修补砖墙七处,在北门外修小城一座,厦檐三间,城墙补土五十三处。城墙周长2000米,外砖内土,上覆盖砖顶。顶宽2.6米,根基宽4米,高6.6米,城墙上女墙(城垛)高0.66米,垛口高0.66米,城墙共高8米,城楼4座,东门额题《逻峰森列》,西门额为《陆浑旧壤》,南门额为《汝水环流》,北门额为《伊阙分封》。城壕宽3.33米,深2.33米,城墙内四周为马路,宽4.66米。四门外无村落,只有东门外有民居住。北门外照壁一座。道光八年{1828年}知县张道超重修城墙,薄处加厚,缺口用砖补修。坍塌的城垛百无一存,全为新建,有碑记载。
  公元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伊阳县改为汝阳县,伊阳县城也改为汝阳县城。汝阳城位于宛洛古道的三鸦路上,南控南阳,北扼洛阳,地理位置颇为重要。汝阳城南临汝水,北靠凤凰山,西有嵩梨山遮挡,东有蛮城岭阻隔,自古为军事要地。汝阳城是正方形,周长为4里。隆盛路即是原来的东城墙和东城壕;兴荣路即为西城墙,东侧内马西道;杜康大道西中段即为南城墙和南城壕;防洪渠为北城壕,防洪渠南侧为北城墙。东、西、南、北四面均有城壕,壕深一丈,宽三丈围护城池。东、西、南城壕均放有水,北城壕为干壕。城壕的水源于明成化年间修浚渠,引城西寺湾村西蛤蟆潭水,城壕水从东南角水上桥南流入汝河。清初改为临城渠,西起蛤蟆潭,引汝河水,东经寺湾村南,入南城壕,东城壕,一直向东入涧沟河,长4公里,灌田700余亩。乾隆四十九年,改为凤阳渠在临城渠的废址上重新开凿。道光年间,除城壕有水外,县城四条大街均砌有小砖渠,引城西寺湾村西蛤蟆潭水入城。城墙高四丈,外沿之上有城堞(即城墙垛)。民国时期城四门和城四角均有炮楼,为战争需要。城内环城均有马道,为向守城军士传递信息和命令之用。
     汝阳城四门上复重楼,为两滴檐。四门皆居中,四城门外城壕上有青石桥。北城门为防北坡水患,石桥偏西,于城门正对的是一个大照壁,而且还有竖一大铁棒作为镇物。汝阳县城只有东、西、南三关。北城门外一直几乎无人居住,只有五六户人家,故而没有形成北关。东关街长约300米。由于紫气东来新官来汝上任多由东门入,首先进入的自然是东关,其名寓有来者都是清官之意。东门侧建有官厅,供县官迎送来汝官员,或每年立春时县官到东关外田里作象征性耕地,并迎春牛入城时休息之用。
     汝阳城有大小街道28条,经纬交织。东西走向的主要有东大街、西大街、北马道、南马道、黉学街、书院街、甪里街、南衙街、月楼后街、奎楼街、东关街、菜园巷、当铺后街。南北走向的主要有南大街、北大街、文庙街、郡王街、韦坚巷、西马道、东马道、关爷庙胡同、火神庙胡同、后菜园街、当铺街、杨家门、普济巷、月楼街、南关街。
  汝阳城内最重要、最繁华的街道是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街道两边店铺紧连,鳞次栉比。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城中东南角和西南角均为空地。
    (即政府)建于东大街东段北(今公安局处)。县署旧在书院街中段北韦坚巷,规模制式气派,高档,占地15亩,后废,留有鼓楼一座在蒿草中。明成化十二年始设,河南巡抚原杰(山西阳城县人),参政孙洪檄,知县韦坚,规划建筑。明末遭火灾沦为荒芜之地。
   清顺治二年(1645年),知县王国选上任后,无处居住。三年,知县张暗然在东门内租民舍居住。康熙十二年,知县康孟候捐资买房修补,自为雪庵,处理事务,有碑刻记载。雍正十三年,知县吕大抱,请示朝廷拨款按规格恢复旧县署,因手续复杂,无有结果。乾隆十三年,知县邓国藩,修理前任康孟侯所买的房舍,并在房舍东边扩建二堂。三十年,朝廷下文整修县署,知县李章堉依据借助上级支持,兴工募捐,买署后马珆家空地开始建筑,大门3间,仪门3间,大堂5楹,捲棚3间,东西廊5间,书房5间,大堂后门屏1座,东门房2间,西门房2间。二堂5楹,二堂后内宅门屏1座。三堂5间,东厢房2间,西厢房2间。三堂后四堂5间,五堂5间,二堂东偏北书房3间,小房2间,其南书房3间,东厨房3间。中隔界墙,又东南书房3间,二堂西侧小房之间,花厅3间,花厅对房4间,又南小房4间。仪门以东,马王庙1间,马号3间,萧曹庙3间,其前为快班房,以西为捕班房,其前为壮班房,皂班房。教谕署:在县城黉学街西段北侧,县一高操场南。训导署:久废。典史署:初建时,在县署东侧毁废,后借民房。在南衙街中段路北,前尉徐云变换官地,并募捐钱款修建大门,仪门、大堂3盈,二堂3盈,厢房6间、书役门房数间。外委,把总:无署,在南衙街西南租借民房。布政司行署:在县署东久废。公馆:在旧县衙东后废。  汝阳县民政局  褚建明

33

主题

274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2581
QQ
发表于 2021-2-1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洛阳
老家汝阳,拜读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